0%

Common Knowledge of Economics

如果不懂经济学,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自由主义是不牢靠的——薛兆丰

给我一双慧眼吧

今天这个周五上新日,我们推荐给大家的是——《经济学通识》,薛兆丰教授的作品。

推荐理由

  1. 它是我所见最好的塑造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读本。
  2. 它是最贴近中国现实的经济学入门读物。浅白,又深刻。
  3. 它对我个人影响至深。

除此之外,容我多说几句——

我们每天都在发表各色观点。
但即使抛开对错,观点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如何高明地吐槽一切?
捷径是——把你对具体事物的观点扎根在一个深厚的思想传统里。
有无数古圣先贤的生命体验逻辑推导和暗夜长思为你的观点提供支持,你才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在所有的思想传统里,我的选择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

为什么?

因为它是现实的赢家、国际的主流,但更重要的是——它无时无刻不在破除我们的直觉,让我们从蒙昧中醒来。

我们的大脑形成于漫长的进化过程。在初民时代,物资匮乏、协作稀少,靠直觉做判断就足以应付简单的生存需求。

但今天,人类正在卷入越来越广泛的协作中,复杂的社会系统远远超过了直觉能够驾驭的范围,我们需要用更为超越的理性去把握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经济学的很多结论,我们觉得反直觉、毁三观的原因。

读一本好的经济学书,也许不会让你挣到更多地钱,但是会为你打下坚实的价值观基础。

从此,你的思想有了一个家。

《经济学通识》的作者薛兆丰教授,是中国大陆最纯粹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在一次旅行中,我问薛教授:“为什么要学一点经济学?”
他答:“如果不懂经济学,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自由主义是不牢靠的。

与一般的大学者不同,薛兆丰从来不喜欢写艰深难读的大部头专著,他更擅长撰写的是短小有趣的时评。

但与一般的报刊时评又不同,薛兆丰的文章一定从当下的事件引申到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规律思维方式,所以这些文章的价值并不会随着热点切换而耗散掉,反而是历久弥新。

《经济学通识》就是薛兆丰教授的一部自选集,他从自己10多年写作的文章中,精选出98篇。就像他对我说的:“想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支持者,或真正的自由主义支持者,你绕不开这本书所讨论的每一个议题。”

读这本书,你会产生一种随时烧脑毁三观的冲击感。

● 你将逐渐学会,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衡量;
● 你知道不仅要看“局部”,而且还要看“全部”;
● 你不仅能看见“别人看得见的”,还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
● 你会发现“事实是什么”比“别人怎么形容”更重要;
● 你还会觉得不少过去看来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原来颠倒过来才对。

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阅读本书的后果,就是“世界观”的转变。

小测验
薛兆丰教授特别强调,这本书并不适合所有人。他出了一套测试题,看看你是否需要这本《经济学通识》。

你认同吗?

  1. 高峰期打车难的根本原因是出租车不够
  2. 要减少失业,就必须创造更多的职位
  3. 掌握价格规律有助于预测价格波动
  4. 商人实行“价格歧视”,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5. 政府拍卖土地推高了房屋价格
  6. 实施“同工同酬”法有利于保护弱者的权益
  7. 基尼系数越高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
  8. 商人乱提价会引起通货膨胀
  9. 冗长的销售链条和贪婪的中间商抬高了药价
  10. 遏制投机需求有助于降低房价
  11. 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根本大法
  12. 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回报社会
  13. 罢工能抵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14. 没有民主就没有自由
  15. 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正确的

如果你从没有认可过这些说法,那恭喜你,你不必读这本书了。
如果你认同过其中一些,那么还是推荐你读一下这本《经济学通识》吧。
《经济学通识》,罗辑思维联手北京大学出版社升级复活,独家首发。
世界并不复杂,只是你需要重塑一双慧眼。

作者简介

薛兆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薛兆丰 长期关注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文章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薛兆丰1997年建立个人网站“制度主义时代”,2000年被《新周刊》评为顶尖人物,2002年出版《经济学的争议》,2006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2008年出版《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2009年出版《经济学通识》。薛兆丰一直强调”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目录

第一章 东西不够
1.管制的愿望与结果
论堵
免费才是最贵的
北京信不信市场
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康德未曾出远门
火车票低价造成了举国浪费
重税岂能压房价
炒房有功
价格规律与市场状态无关
限购令混淆了房价上升的正负因素
打击投资是大错
大规模保障房只会提高真实房价
政府卖地推高房价了吗
电力紧张:为什么总是忘记价格
公营与私营的异同
短缺商品应该如何分配
2.价格与市场
认钱还是认人
市场经济与歧视
为“歧视”正名
同工同酬法的反效果
追问“原价”注定徒劳无功
从侃价策略说起
谁的谈判力更强
从经济学原理看“投机倒把”
3.贸易与互惠
认钱还是认人
市场经济与歧视
为“歧视”正名
同工同酬法的反效果
追问“原价”注定徒劳无功
从侃价策略说起
谁的谈判力更强
从经济学原理看“投机倒把”
4.反垄断的罪与罚
认钱还是认人
市场经济与歧视
为“歧视”正名
同工同酬法的反效果
追问“原价”注定徒劳无功
从侃价策略说起
谁的谈判力更强
从经济学原理看“投机倒把”

第二章 生命有限
1.利率的原理和应用
股价不可预测
利率由谁制定
向费雪致敬
低碳之争
纯利率影响文化品位
2.保险的机制与实践
灾难预报与保险公司
保险机制的演进
中国医疗保险的特点和症结
“医疗税”并非“医疗险”

第三章 互相依赖
1.信息不对称与市场的应对
医患之间的信任
何谓优质
缺奶、淡奶、浓奶和毒奶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解决之道
共享经济不可挡
2.劳动力的权利与福利
失业不是浪费
出卖劳动是基本权利
最低工资法不可取
工资是如何被决定的
争取福利不宜越俎代庖
从经济学角度看剥削
罢工的性质
3.收入与公平
收入如何分配
中国的基尼国际警戒线
基尼系数信不过,劫富济贫有问题
从明星现象看收入不均
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从赌性不同看公平之困难

第四章 需要协调
1.汇率与通胀
汇率形成的机制
稳住了汇率,引入了通胀
压低人民币汇率等于供养美国
是明确货币政策的时候了
2.中国经济改革的逻辑和命题
经济改革就是要落实转让权
征地还是征税
征地的权衡
合理集资与庞氏骗局
金融改革不容忍庞氏诈骗
民间金融改革的难点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哲学
经济发展岂是任务
3.民主与自由
钞票与选票之争
资源争用不应靠民主解决
打破对政府和投票的迷信
理性胡闹
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
欧债危机与宪政选择
民主不是自由
为自由而进言

第五章 经济学随想
1 .经济学的态度和观念
经济学的免责声明
斯密的道德观和市场观
行善的困难
企业家须回报社会吗?
环保思想家和经济实干家
2.经济学的误用和纠正
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价值”观的谬误
知数据不知情况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3.经济学巨匠的成就和纪念
法律经济学从科斯开始
如何纪念科斯
官员不是天使
——纪念宪政经济学先驱布坎南教授
因纯真而深刻
——纪念经济学家阿尔钦
纪念贝克尔

“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读完此书,深以为然,之前自己很多认为理所应当的观点,透过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原来都是谬误。书评摘录:“在他看来,美好的愿望和动机在经济学面前一无是处,甚至是很多经济问题的罪魁祸首。经济现象只服从经济规律,而不是服从这些美好的愿望和动机。其实,经济学也是一种人生哲学,可以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一些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学普及可以减少愤青,可以减少偏激思想”。

薛市场的观点局限他是知道的,市场有它失效的地方,也有不失效但不忍施行的地方,自由经济只是人类社会的重要部分而非全部,而经济问题与政治的,社会的,道德的问题黏合在一起,没有“纯粹的”经济问题,应然和实然应该分开实际又未必那么好分。但重点是在这样一个盛行权威崇拜,特权横行,司法不健全,民众又多直觉观感,少分析验证的国家里,多谈点市场自由,少谈点国家主义对独立思考有所助益,看到你看到的不难,看到你看不到的才是功力。

钱理群在《我的精神自传》中对知识分子的分类:“有些人虽然滔滔不绝,说的却不是自己的话;他其实是个二道贩子,贩卖别人的思想和言辞。这就存在很多的危险性,他会成为前人或外国人的传声筒,他的脑子已被践踏了,再来践踏大家;第二种人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博学,又能把很多东西消化,消化以后他能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就能启发我们的思考。”

在我心中,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言说与写作都是独立的,一不媚权,二不媚财,三不媚众,以第三点最具诱惑。我们往往以为,为人民说话的都是好人。但人民是一个模糊不清,带有欺骗性的概念。这个概念下面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而且,我们国家长期的宣传与鼓吹让大家都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认为人民就是好的,就是正确的,就是伟大的,就是光荣的。这种人民至上主义其实是荒谬的。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他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中指明,群众的特点是低智、轻信、情绪易受挑动,即使他们中有很多聪明的个人。茅于轼先生也曾经说过:“人民往往不知道谁为他们说话。”这甚至不需要理论的证明,只要看看历次抵制运动中很多人的表现就清楚了。他们中不乏聪明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不不乏心理坚强的人。但当他们定位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时,他们是如此的轻信,懒于思考,他们的感情也变成格外的娇弱,动不动被别人伤害了,侮辱了。因此,对知识分子而言,“众人誉之而不加劝,众人非之而不加沮”才是最好的试金石。

薛无疑是这样的知识分子。在他看来,美好的愿望和动机在经济学面前一无是处,甚至是很多经济问题的罪魁祸首。经济现象只服从经济规律,而不是服从这些美好的愿望和动机。对这些庸众,他的回应是“我通常让他们再三阅读原文,并多加思考。这样的回复不是因为我傲慢,而是我不肯为了假扮谦虚,让他们轻视了重要的思想。”对于一些蜚声遐迩的经济学大师,如凯恩斯,他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一点没有作为后进的那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战战兢兢。的确,一个人对自己的学说和理念有足够的自信时,他就有勇气挑战一切相左的权威。他追逐的是真理,而不是如雷贯耳的名字。对于天朝那些知识千疮百孔的“经济学家”们,他的批判锋芒锐利无比:他们之所以提出“需求曲线有时会向上”、“刚性需求”等概念,是因为他们无法用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去解释这些经常现象,只能凭空杜撰新概念,以自圆其说。薛戏谑地称赞这些人“发明了经济学”。在薛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从容自信,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经济学通识》主要的观点

①是将很多被管制的事情交给市场去解决,因为市场是有无数人用脚投票—钱来配置资源的能力要强于政府的分配。文中他举了灯塔这个例子。在我上课的用的经济学教材包括曼昆的经济学书中,都将灯塔列为公共用品。因为灯塔的使用不好收费,人们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但这本书中举了英国最先出现的灯塔是私人建造的,精明的商人自然会想出解决收费问题的办法。而且私人的灯塔的建设和运营由于受利益的驱动,所有情况要好于国有的。

②很多东西稀缺与高价不是因为它不足,而是由于政府管制。他主要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出租车牌照的准入限制造成了出租车的稀少和高价,因为牌照的数量有限转让价格高,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部分高价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第二个例子也是他反复提到的火车票问题,他提出放开火车票的价格管制,他认为火车票的价格管制促使了春运现象和黄牛党现象,黄牛党的火车票价格比放开管制后卖的更贵。价格放开管制,根据供求的关系,会促使春运期间价格上涨,然后人们就会考虑回家划不划算,或者换个方式回家,那些认为回家不划算的就不会去了,春运问题就缓解了。就是看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愿意付出的代价多大与市价比较。另外还有一个小例子,就是收堵车费,不急着用这条路不愿意缴费就暂时不用这条路,愿意缴费的人肯定急着用这条路,他就可以享受到,路的拥堵问题就解决了。

我认为他的观点存在的缺陷:
①他没有考虑到货币存在边际效用。对于不同的人来说,100元的单位效用是不同的。对于低收入者来说100元可能是笔不小的支出,对高收入者来说100元可能就是一杯咖啡的钱。所以只用货币的多少来衡量人们愿意付出的代价是不科学的。代价这个词的量化标准很复杂。

IPCreator:类似于天朝高考选拔人才制度,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没有绝对好,只有相对优。

②考虑制度设计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因为一国人们的效用(幸福)不仅和经济状况有关还跟社会稳定,环境保护,文化程度有关。只考虑经济利益,用金钱衡量一切会使社会的基石坍塌,无法想象没有足够的钱的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会做出什么。

IPCreator: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忧呢,建议看《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我认为他还是可以打开思路的:
①促使我去思考原本对于公共物品的定义,去思考哪些东西是需要政府进行调控,哪些应该交给市场。
学经济的首先要理性,只有先理性的思考问题对其分析

笔记及摘抄

普通人增加收入:挣钱,借钱,卖家当,抢钱抢物。
政府增加收入:挣钱,借钱,卖家当,征税印钱。

政府不善于挣钱,不是公共资源的私有者,对资源利用的决策,只能估顾及任期之内的效果,不可能看到遥远的未来。政治的现实约束,决定了官员必定,先占位置始能做事。

政府之所以暂时能够对目前已经退休的人士提供养老,其实并不是因为他善于保值增值,而是他目前还能从年轻的缴款人那里取得资金,用新钱还旧债。一旦人口结构逐渐改,缴款的年轻人逐渐减少,取款的老人逐渐增加,养老金就难以为继。

政府过度发债,可以造就短暂的繁荣,但这种做法不符合量入为出的基本理财原则,目前欧洲的债务危机,不及印证了政府为了资助刺激经济计划而进行大量举债的倾向,也展现了这种做法的严重后果。

政府印钱就是制造通货膨胀。这比举债和征税更诱人,因为既不需要说服债权人借钱,也不需要征得纳税人的同意,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能立即获取购买力,还要过至少一年半载,代价才会逐渐以通货膨胀的方式显露出来,到这个时候,各国政府又会寻找替罪羔羊,说是地产开发商推高了房价,说是投机者炒高了大蒜和绿豆的价格,说是阿拉伯的石油卡特尔制造了能源的高价,各种价格管制和限购政策便应运而生。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用印钱的方式来支撑财政开销或扶持特殊产业,是饮鸩止渴,绝不宜用。

即使认同政府有征用的权力,也应该从征地这种实物税向征税这种货币税过度,而这是现代化政府的标志。

杭州市土地财政面临的困境,让我们重新思考政府的生财之道。我的看法是,各级政府应该弃实物税而选货币税,从依靠土地征转转向依靠货币税收来支撑财政开销。至于税率,当然是越低越好,而真要做到低税率,就还得看我们在紧缩政府支出的问题上取得多大的成功。

序言
人类至少面临四项普遍约束:东西不够 生命有限 互相依赖 需要协调,人类的各种制度安排一概是为了应付这些约束而衍生的。

所谓东西不够就是稀缺,稀缺不仅指资源不足,同时也指欲望无限。物质越丰富,欲望越新奇。与稀缺相连的是竞争,为了争出胜负就必须确定竞争规则。不同的竞争规则导致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后果。其中,所有制是竞争规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所有制——计提所有制、私有制,全民所有制和政府所有制——不是理想与否的问题,也不是道德与否的问题吗,而是他们所导致的经济效果,人们是否受的了的问题

所谓生命有限,就是指未来总是不确定的,所以人们不乐意延迟消费的事实。把今天可以吃的苹果推迟到明天吃,就不仅有早晚之别,还有有无之别——明天不一定能吃得上这个苹果了,所以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早一点消费总比晚一点好。

人们往往依赖利息产生的原因是资源有增长的自然趋势。问题是,如果增长是确定无误的,那增长就早就落入预期之内,并反映在资源的现值之中,其现值就不会再出现任何意外的增长。事实上,形成利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延迟消费会带来潜在的风险,这使得以期货换取现货的人,必须向出让现货以获取期货的人给予充分的补偿,否则没有人愿意延迟消费。这部分补偿,是真实利息的本源,不论资源是否增长,也不论增长快慢,只要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利息就会存在,不确定越大,真实利息就越高

所谓互相依赖指的是没有任何人是绝对可靠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与无数人相互协作才能改善生活的事实,人是自私的,但是也有同情心——人们会设身处地的揣摩别人的感受。然而人的这种揣度能力随着交际网络的扩大而削弱,所以每个人的哎都只能波及小范围,爱心有限,但是人无时无刻不需要千万人的帮助,市场便填补了空白。在家庭和朋友圈,人们重视感情,离开了小圈子,人们仰仗市场和制度的力量。社会上的各种合约安排、组织结构和防范行为等等无一不是为了防范“人际依赖”的隐患而延伸出来的政策

所谓需要协调就是指只有依靠合理和可靠的参照系,才能将个人自发的行为导向社会和谐而不是导向社会混乱的事实。货币是典型的社会协调工具。

第一章 东西不够
第一节 管制的愿望和结果
北京治堵 高速公路免费

公用品指的是一个人用不影响其他人用的物品,eg:音乐旋律 故事 科学定理 公用品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个人提供

私用品指的是一个人用来别人就不能用额物品。eg:粮食、电力、医疗服务、教育设施、公路航道,私用品也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个人或 私营机构提供。

关键是,不论谁提供,也不论提供者是否向使用者收费,私用品的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属性不变。公路就是这样。尽管政府提供了私用品,但是政府向使用者收费依然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收费区分使用者的需求,能把一个人用了别人不能用的私用品分配给需求更大的人 二是收费能帮助政府进行成本核算,让政府可以像私营机构一样了解他们提供的设施是否核算,从而为将来的建设规模提供指南

价高者得筛选出的不是贫富而是需求的大小,富人也有不肯出价的时候,穷人也有很肯出价的时候、

有的人说政府收的钱已经够多了,但是是否应该收费与收取份费用应该用于何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免费与政府将拥堵费收上来以后在发给市民,这两种做法虽然都能阻止政府增加收入,但是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会让需求低的乘客会主动回避高峰。

拥堵会造成经济浪费,当高速公路变成停车场的时候,无人享受它本来可以提供的服务,而且不得不忍受它造成的各种痛苦,酿成——公地悲剧/租值耗散

只要是私用品就会出现竞争,就会有相应的竞争规则来替使用者决出胜负,以让部分人得到使用权,而让其他人寻求替代方案。人们无法改变稀缺的约束,而只能改变竞争规则,让不同的人胜出。

价格能改变需求刚性——广州地铁免费到收费

按需分配行不通。过去搞计划经济是因为人们相信,他们有比“按价分配”更可靠的方法来比较人与人之间的需求,来甄别谁是真正需要的人,来实现按需分配的目标。但是按需分配的甄别成本是巨大的。所以才重新回到按价分配的道路

人际需求不可比,我们无法比较富人和茅台效用大还是穷人喝效用大,我们只能观察,富人是宁愿喝茅台还是买全价机票,穷人是宁愿少吃肉还是按时回家过节,效果只能自己和自己比,不能拿人和人比。所以我们永远无法证明,通过价格管制的手段来进行资源(比如路权)的再分配能提高社会的总效用,相反,让每个人以自己的财富和收入为基础,分别按照市场价格的指引,来追求他们所希望的消费模式,才能自然而然的达到每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也就是全社会的效用最大化。

短暂的刺激政策只会歪曲人们的需求,并排挤其他正常消费。

越是大锅饭就越缺乏精打细算。

高速公路收费有两个独立的理由:

一是投资有权收费,告诉公路由分撒的地方政府或企业进行融资、建设和营运比由中央统一运作更贴近用者自付的原则,更能降低寻租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不论是否出现拥堵,政府就不应该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强行剥夺投资人享有收入的产权

二是出现拥堵应该考虑收取拥堵费,通过收费的方式来调节需求从而减少因为道路拥堵产生的损失。如果仅仅担心增加的收入得不到监管就放弃价格来调价拥堵的功能,就是因噎废食。

北京信不信市场——出租车

北京的出租车问题是因为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分别导致的。数量管制形成了专营权的垄断租金使司机不得不缴纳较高的份子钱,乘客支付较高的车资。价格管制则导致了短缺,使即使租用了牌照的司机也不愿意在高峰期投入营运

出租车牌照意味着排他性的经营权。随着城市发展,出租车需求上升,专营权带来的价值上升。出租车牌照这些年转让价格逐步提高,它的这部分增值在经济学上称为“垄断租金”。因为这部分牌照最初不是由北京市政府通过拍卖的,所以拾级而上的的垄断租金并没有落到政府手里而是早年申请到或者买到牌照的人手上,有些公司付高价购入多次换手的牌照,这些公司并不是垄断租金的受益者,而只是赚取市场平均回报的投资者。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只要政府放开数量管制,持牌人就会遭受损失,所以才会极力抵抗。而回购牌照也很困难,因为用政府财政来补贴专营权所有者在纳税人那里通不过。这是出租车改革的市场难点

出租车牌照本身虽然有价,但是只有通过营运才能变现。这便有了出租车公司与司机约定的车辆承包合金,俗称份子钱。乘客支付的撤资,只有部分属于司机驾驶服务的报酬,剩余部分则是司机代收的费税租。事实上,持牌人所得的租金和司机所得的服务报酬分成比例是由市场决定的,司机只能赚取司机这种服务所得到的的市场回报,而用行政手段削减份子钱是徒劳无功的。

价格管制——因为目前的车资标准未能体现乘客的时间成本以及异常天气下的出车风险等因素,所以本来就是要出车赚钱的司机才会在乘客最需要用车的时段选择了停运和挑客。如果司机一直在吃亏,那么他们挑三拣四、议价绕路甚至停运不仅仅是个别司机的职业道德问题而是合约安排和价格机制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解除出粗车公司实施的价格管制,让出粗车公司按车型、路段 时段 天气等条件的变化自由调节其划定的内部收费标准。要把出粗车调动起来就必须要让司机因为营运能赚钱,用行政手段削减份子钱是不会鼓励司机出车的。黑车之所以愿意在合法出租不愿营运的时间段投入服务恰恰是因为没有受到价格管制的约束。

很多人认为挑客和停运主要是因为数量管制和份子钱过高,认为只要放开数量管制就可以,这种混淆集中在:供给不自由,价格无意义。但是事实上不论供给是否自由,价格都总有意义。

火车票价不够高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带当商品的定价失当时,就必定会引起危机,很多任务认为短缺危机的原因是商品供给不足。实际上,商品从未曾充足过,而危机却并不总是在发生,只有当商品定价过低时才会发生短缺危机。同样的商品的过剩危机,也不是由于供应过多造成的,除非定价过高。

部分人认为打破铁道部门的垄断增加运输服务的供给才是根本解决方法,这个正确,但是离题了,那是如何增加火车票的问题,而我们原来的问题是如何分配有限的火车票。

经济商品总是稀缺的,而不同的竞争标准则会导致不同的人胜出。在诸多标准中价高者得是最有效的,愿意出高价的人其所赚的的钞票是他在别的场合向社会其他人提供服务换来的,也就是他为争夺火车票而做出的努力已经得到了社会其他人的认可。

分配有限的商品,若要论公平,有几万种标准。但是若要论效率,就只有 价高者得的竞争规则才能减少浪费和刺激生产。

媒体渲染说回家不需要理由,但是在特定的时间回家就需要理由了,那么多人要同时回家,一年一次,这就变成了奢侈的需求

有些学者说回家过年是刚性需求,意思是不论价格有多高,乘客还是要回家过年的,提价不会降低乘客回家的愿望。实际上倾斜曲线中,每个点的弹性都不同,只要价格到位,刚性需求就会软化,如果说有些旅客回家过年的需求曲线是直线而不是右下倾斜的,那么这些旅客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回家而不是非要等放假才回家也不是非要坐火车才回家

重税岂能压房价 限购令混淆了房价上升的正负因素

征税从不会压低商品的价格:征税的后果有三——一是挫伤供应商的积极性,使本来稀缺的商品进一步减少供应 。二是商品供给减少,使商品进一步提价。 三是政府平添一个揩油的借口。无论法律如何规定,税负都是买卖双方共同承担的,只是较缺乏弹性的一方支付的比率较大,较富有弹性的一方,支付的比例较小而已。这被称为“法律无效定律”

商品之所以具有投资需求,是因为它可以满足使用需求,而不仅仅是由于其可以转手。不确定性是后来才现身的买主无法提前献身,二手房的房主则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重税不能压抑房价和重税可以阻吓交易并不矛盾,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成功压制他们并不理解,于是认作邪恶的商业行为,但是这样做不会缓解需求只会减少供应,提高价格。

谁都想当个赚钱的中间商,但是想并不等于能,事实上,任何存活的中间商都必定作出了为消费者以钞票投票所处承认的,难以替代的贡献。

政府有责任不等于政府有能力,政府可以推出各种管制措施,但是这些管制措施既不能替代也不能增加真实的供给。

很多人认为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所以政府有责任对市场进行调控。但是实际上市场经济的不成熟不恰恰就是政府不当干预造成的吗、。难道政府干预的烂摊子就的由更多的政府干预才能善后。

北京房价上涨原因:

负面原因是供应跟不上,包括土地、建筑面积、空置房流转等环节上的障碍。要消除负面原因就要增加土地供应,适当放宽容积率的限制以及放开市场管制,让房价和租金充分反映住房的价值,从而刺激建设、转让、出租等合理重配资源的经济活动。

正面原因是北京升值了,与任何商品一样,房价是果不是因,是各种经济力量博弈和互动后的终点而不是起点。北京的房价涨了,是因为这地方值钱了。

如果说奔驰车因为供不应求变贵了,必须把他的价格降下来,那么正确的方法就是多造一辆,而不是把肯出钱的乘客或者买家赶走,。

限购令也平添了交易费用,甄别谁有钱买房容易,甄别谁有资格买房麻烦。也滋生了寻租的空间。

住房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商品而是由诸多经济要素共同构成的综合服务。有人说民众需要买房,官员顺势回答那每户给一套,这种对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间没有锁定具体的要素。没有人需要尚未锁定具体要素的房子,而购买抽象的方位更不是刚性需求,如果人们要的仅仅是房子,那么政府大可以在偏远山区建造足够多,但是事实上人们需要的不是抽象的商品而是非常具体的,能以最低代价为他们当前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住房服务。

数量达到千万套规模的保障房政策,经不起简单的推敲,保障房的名义售价是可以按照官员的意愿随意设定,但是其实际成本和市价确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

首先,地价的高低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官员可以在市中心建保障房,但是需求者之间对住房地段的竞争,就会把这批保障房的地价部分推高到市场拍卖的水平,当政府成为大房东而住房并非完全按货币为分配标准时,官员的贪污腐败,住房申请人的弄虚作假就必然乘虚而入

其次,政府笨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又会把住房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推高,以致超过民营机构的运作成本。政府官员不可能像商人一样精打细算。

最后由于缺乏产权,住户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去善用、维护和转让住房。
价格是由对最终成品的供求决定的,决定了以后再倒过来决定生产原料的价格,房价完全由供求来决定,房价被供求决定后,才倒过来决定土地的拍卖价格和开发商的利润。

公营与私营的异同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么是税收支付 要么是用者自付。
税收支付适用于难以甄别用者的场合,一旦甄别成本下降就应该适用用者自负原则。
短缺商品应该如何分配:
稀缺和短缺的区别’
不宜假设需求没有弹性或说价格不起作用
不宜把正常商品甚至奢侈品说成必需品
可以用补贴来帮助穷人

第二节:价格与市场

一般的一个不认钱的社会他就不得不认人。

卖方是否应该挑客:一种是卖方乐意挑客,那他就必须承担挑客带来的损失。

正是由于实施歧视会造成金钱损失,所以当人们必须自己承担歧视所造成的金钱损失时,他们就会产生抑制歧视的积极性,从而减少挑客的行为。越是市场竞争激烈的地方,商人就越发认钱不认人,而即使在以寻求适配为特征的职场,处于竞争压力之下的雇主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歧视做到认才能而不认人。

另一种是卖方被迫挑客。他们由于无权向出价最高的人出售商品,所以他们就自然而然的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标准来挑客,即实施歧视。

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凭借经济学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区分哪些是歧视行为哪些知识合理的选择,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歧视者害人害己,在歧视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承担了损失。

在越是产权不明晰的社会里,歧视现象越肆无忌惮,因为人们无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越是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歧视行为就越受制约。

歧视的根源在于世上的资源是稀缺的,而竞争就是要根据某种规则排出竞争者的高下,让胜出的人享用稀缺的资源,而根据某个规则排名的做法就是歧视。

歧视的影响是双向的,合算的歧视可以使自己受益,不合算的歧视则会使自己受损,所以人们总是乐于反省自己的歧视标准,歧视者一旦认识到他们为自己的嗜好付出了自己本来不愿意付的代价,通常会放弃这一标准,所以无缘无故的歧视或者不合算的歧视往往维持不下去。那些貌似没有道理的歧视深究下去往往会找到其中微妙的原因和道理的。

我们往往需要了解别人的背景资料,并利用知道的信息(标签)来做出选择,选择就是歧视。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资料,所以自然会重视这些标签,有了这些标签,就有了势利眼,势利就是某种歧视标准,他提高了了解对方的效率。

歧视也有出错的时候,但是人们不会因此放弃歧视,而只会不断的调整歧视的标准,没有歧视,交易费用就会上升。

歧视要么源自广泛竞争的压力,要么源自个人偏好的驱动,要么源自每个人对陌生人群的无知,歧视这一行为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歧视的标准可以发生变化。

经济学教会我们问两个问题:为什么”应该 “ 究竟是否”可行“

谈判力指在讨价还价过程中对成交价的决定能力。没错,世界上总有人先把成交的价格说了出来,但是时间上首先说出价格并不意味着因果上决定了价格,若没有买卖双方的赞成,任何先提出来的价格都不可能作数。

垄断者还有个名字叫觅价者(price searcher)以示与受价者(price taker)区分:由于垄断产品别具一格,所以其价格不能随行就市,得由垄断者寻找合适的售价。

产生垄断与坐享垄断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产生垄断是指如何在市场中制造或占有别人不能替代的产品的过程,而坐享垄断则是指将垄断地位隐含的经济利益兑现的过程

投机者与炒家的工作室采集、甄别和传递信息,市场对他们的决策做无情的判决。假如一个炒家在饥荒前囤积了很多的粮食或者在熊市钱抛掉了股票而大赚其钱,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批评他,那是他应得的报酬,饥荒不是他造成的,他只是预见的饥荒,没错是他送来了坏消息,但是不要枪毙他,枪毙他也不能将坏消息变成好消息。

第三节:贸易与互惠

自由贸易理论是说:由于生产资料在不同国家额分布不同,而每一种产品都需要消耗不同比例的生产资料,所以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相对生产成本就不一样,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精力生产其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然后与别国进行贸易那么所有这些国家的生活就都会比各自自力更生的时候好得多。
任何国际贸易都不仅能使交易双方双赢还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第三方受损,这是礼节国际贸易争端的基础。受损的第三方会使用什么借口来阻止国际贸易呢?通常用国际贸易收支失衡、血汗工厂泛滥、以及市场竞争秩序受到破坏三个理由

游客当然希望别人保持文明前的特色,但是游客的满足比当地居民脱贫更重要吗?很多人属于他们自己享受现代化成果的同时呼吁别人选择落户。

第四节:反垄断的罪与罚

自然垄断总是很快被新形势摧毁,但是由政府造成的垄断则总是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政府无权指导厂商如何设计产品,至少因为政府肯定缺乏必要的知识,政府应该放手让厂商和顾客缔结自愿的互利的契约,因为即使顾客经常犯错误,单只有顾客才会真正关心自己,让政府替顾客做主,即使出于好意,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还有不正当竞争的概念难以捕捉,厂家如果涨价就涉嫌抢掠,如果降价就涉嫌倾销, 如果稳住价格就涉嫌勾结,企业面临的法律困惑危害了自由竞争的根基。

要实行价格歧视,其困难在于不容易区分用户,必须做的巧妙,做的不动声色,否则个个用户否会佯装自己属于最穷阶层。市场上很多看上去稀奇古怪的营销策略实际上都是为了暗中区分用户而设计的。

对软件用户施行价格歧视,第一种方法是对不同版本暗中打折。软件商可以发行多种版本,这些版本的功能差异较小而价格差异较大。不是那些附加功能特别值钱而是要利用这些附加功能,把顾客的支付底线暴露出来,然后对实在不愿意出高价的用户让利。

第二种方法是对批发打折

第三种是对硬件捆绑打折,用户如果购买品牌电脑,就会一同购买了正版软件,这样购买的会便宜很多,厂商大多鼓励这种软硬捆绑的销售成本策略,因为这种做法有效降低了监督盗版的成本。

具有网络效应的标准或平台,其对单个用户而言的价值是随着其用户总数的增加而提高的。

网络越大,其价值越高,参与其中的用户就越不愿意离开,那么当一个新的,更先进的,将会带来更高增值的标准或平台出现时,用户就会由于被旧的落后系统锁定而无法统一迁移到新的标准或平台上,从而造成了效率损失,持有这种担心的学者,这是由于路径依赖而形成的市场失败。

eg:假设市场上存在两个互相竞争的标准或平台,方案甲和方案乙,两者都具有正的网络效应,方案甲能从2人参与时的10元上升到10人参与时的20元,方案乙则能从2人参与式的4元上升到10人参与时的40元,尽管当参与者增加到10人时,乙由于甲,但是人们是否会因为方案甲的初期价值比较高而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被方案甲锁住而无法选择当用户数量增加后价值后来居上的方案乙呢?

答案是取决于方案乙是否有主,如果乙无主,则它就会因为得不到推广而废弃,而这不是市场所造成的失败,恰恰是缺乏市场所造成的失败。如果乙是有主的,那么其主就会设法先垫支部分未来的收入,补贴方案乙的早期用户,从而推动方案乙尽快到达超越方案甲的盈利规模。在这个过程中,拥有标准或平台的产权、努力预测未来的收益、筹资补贴先到用户,从而扩大网络规模,提高网络增值速度等环节,恰恰是市场挣脱”路径依赖陷阱“的关键步骤。

第二章 生命有限

第一节 利率的原理和应用

如果说研究历史对预测未来一点帮助也没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学问,我们之所以研究学问,归根结蒂是相信现象背后存在规律。

商品或资源区分为耐用品和易耗品,一概需要在时间流逝中发挥功能的,都属于耐用品

耐用品的现值取决于人们对其未来的预期。

eg:一棵果树,如果将来每年都能结果子,那么人们认为这些果子有多大的现值果树就有多大的现值。不是果树的真实产量决定果树的现值而是人们预期的产量的现值决定了果树的现值。

也就是说,耐用品的现值完全建立在人们对未来的主观估计上,主观估计发生变化,耐用品的现值就发生变化。

这是两个并行而独立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按照自然规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另一个是观念世界,人们时刻在形成、比较、交换和修正对未来的预期,这些预期的变化直接决定着资源现值的变化。价格不属于前者而是后者,不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了价格的变动而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的变化“决定了价格的变动,不是说事物的发展没有规律而是说认识的变化没有规律。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也能认识到其中一些规律,但是我们无法预知新的知识,,可以预知的知识,就不在是新的知识。

哲学家波普尔爵士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指出:只要知识是增长的,那么必然有部分知识是我们明天才知道而今天不知道,那既然闪惠的发展是受我们的知识影响的,那么社会的发展就是不可预测的。同样道理,既然总有部分知识是不可以预知的,那么由知识所决定的资产的未来价格也就不可预知。

人们对信息的攫取总是不遗余力的。逐利的动机驱使人们咀嚼所有信息。
经济学家法马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关于该资产的内在价值的所有可得信息。所以(1)去研究价格的历史对预测未来没有帮助 (2)去研究公开信息对预测骨架可能也没有帮助 (3)即使寻找内幕信息对预测股价也没有帮助,有效市场假说含义是所有的消息歧视都早被泄露和消化了。

经济学家席勒指出:资产价格的波动存在着大量非理性现象,也就是说,价格并非总是反映资产价值的客观而准确的指标。

二者观点看似相反,实则不然。

人常常不理性,但是不理性行为一旦被识别,这种识别就成了新的知识,就会被其他人理性的运用。席勒说股市的人会过度反应或惯性行动,问题是:过度反应始于何处,惯性行动终于何处,在现实中很难预测,而只要变得可以预测,这种预测就立马会成为可得到的信息并为人所用。

利率是价格的一种,由无数人的不耐共同决定的,由于不耐,也就是及早,人们总是想早点享受,于是出现了期货和现货的交换。离今天越远的期货,其价值就越低,若要达成期货与现货的交易,期货的数量就必须必现货的数量大,其中的差额决定了利率的高低。

投资回报即使提高,也不会推高利率。因为新技术会改变人们对未来的期望,这改变了的期望会以不变的利率来折现为新的现值。变化的是期望与现值而不是利率。

只有不耐增加才会提高利率,不耐增加意味着社会上更多人需要现货,更少人愿意接受现货。使用期越长的物品,由于利率升高而产生的贬值就越严重,这是因为该物品大部分价值都分布在未来,而不是集中在现在。

利率上升之所以会打击买房子的热情,不是因为按揭供楼得多交一点利息,要是货币利率上升是因为通胀预期而不是不耐加剧引起的,那更应该买房才是,利率升高之所以会打击买房子的热情是因为房子这种耐用品,其价值大部分分布在未来,其现值会因为利率升高而跌的厉害。

不耐程度决定了期货的现价从而决定了真实的利率。

很多人把一项资产的价值看做是过去对这项资产的投入成本,这是错的。会计是这样做账的,但是从经济学上看,一项资产的价值总是它未来收入流出的折现,而过去的投入是沉没成本,不论大小都应该影响资产的现值。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国有资产应该贱卖。

采石场的例子——产权界定兼内化外部作用能解决诸如噪音污染、森林消失和物种灭绝等范围可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但是范围一旦不可控就失效了。

纯利率影响文化品位——

艺术家的品位深受其个人及所处的社会的耐心的影响。在纯利率高的地区,人们及时行乐对未来不报期望。在文化艺术上,居高的纯利率另文艺市场的品位变得低俗,令人们追求哗众取宠的效果而不是内秀谦和的品质,因为要欣赏内秀谦和的作品,得出悠长的时间和大量智力投资,对急不可耐的人来说,这么做显然不合算。

第二节 保险的机制与实践

保险机制是三个环环相扣的功能:准确评估风险的或然率,对投保者提出的行为约束,并分摊个别投保者遭遇的损失,任何同时具有上述三项功能的社会机制,都是有形或无形的保险机制

eg:家庭。父母之所以担负起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督责任,不仅是出于对子女的爱护,也是为了降低子女潜在的保险索赔,因为子女一旦遭遇意外损失,全体家庭成员将共同分担。为了降低风险,家庭成员倾向于互相关心、互相监督。

保险机制的实质是一种株连,一旦出现无人能事前准确预测的意外,那么意外的直接承受人可以得到事先约定的全额补偿,而意外造成的损失将株连所有参加同种保险的投保人——他们共同承担了某个个别人本来要独立承担的损失。

保险机制的另一项功能是规范行为,直观的例子是美国的驾车保险。在美国开车,司机普遍比国内小心,原因是法律严格规定司机必须事先购买足够保险,而司机一旦违反交通规则,他要缴纳的保费必然大增,虽然保险公司从不直接提醒司机遵守交通规则,但是它向投保人索取的歧视性保费,不折不扣的表明了他的立场和分寸。

保险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创造出若干可能的未来世界,不管投保人进入哪一个世界,他在这些世界里的财富状况都是一样的,换言之,成功设计的保险可以让人们不在乎自己是否会遇到意外,购买保险的人买到的是确定性,即不管他进入哪个可能的世界,他的财富状况都是相同的;而他付出的代价是保费。不管他进入哪个可能的世界,他的财富都比不购买脑线时减少了,减少的就是他为了购买确定性而缴纳的保费

储蓄则是另外一种机制:人们为以防不测做储蓄,如果遇到意外他就得用掉储蓄,结果是净亏损,如果没有遇到意外,那他就保住了储蓄,结果是无亏损。换句话说,如果人们选择了储蓄而不是保险,那么他们将来的结局不同,即进入不同的可能世界,他们的财富状态就有所不同。

保险公司要生存就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调价:第一是风险细分。保险公司要按意外风险概率的高低,尽量把投保人分到不同的组别里,组别分得越细,组内各投保人的风险相似程度越高,高风险者占低风险者便宜的可能性就越低,险种的吸引力就越大。第二是人群聚集,在按照风险程度细分的组别内,保险公司招揽到的投保人越多,对意外发生概率的预测就越准确,而这个组别内分摊到个人的保费就越低。这两个标准的共同效果,是增加同类风险参与人的集聚度,商业保险公司就是在这两个维度上展开持续的竞争,不仅是的投保人能以最低的代价换取最好的服务,而且能保证自身能够生存下去。

然而政府推行的保险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它一方面要打破风险细分,把各种不同风险的人尽量包罗在一起,同时又以强迫而非自愿的方式来筹措资金。这种运作模式,虽然被贴上保险的标签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商业保险,前者是以强迫和管制为基础的收入在分配,后者是靠自愿参与和精打细算来维持的商业机制,两者有天壤之别。

弗里德曼曾经列举过四中效率递减的花钱模式:一是花自己的钱替自己办事 二是花自己的钱替别人办事 三是花别人的钱替自己办事 四是花别人的钱替别人办事 而通过政府的征税权来施行的又一种收入在分配,其效率属于花别人的钱替自己办事。

第三章 互相依赖

第一节:信息不对称与市场的应对措施

医患之间的信任

信息不对称:有一些事情一方确知 而另一方不确知。市场如何客服,并建立互信机制来促成交易。

坊间流传着“诱导性理论”,该理论认为,有大量医疗服务,其实是病人不必要的,医生之所以诱导病人购买这些服务,只不过是利用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赚钱。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国家来供养医生,让病人享受免费医疗,从而割断医患之间的买卖关系,才能避开信息不对称的陷阱,从而消除医疗领域的欺诈

先要关注一个问题:医疗服务究竟是不足还是过剩?再回答问题之前需要先分清特定的医疗服务和抽象的医疗服务之别。病人对前者的需求总是有限的,但是对后者的需求是无限的。经济学要解释的是什么情形下市场会过度供应特定的医疗服务而未能有效提供抽象的医疗服务。(增强体能、减少痛苦、延长寿命)

问题是为什么抽象的医疗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而医生又同时故意向病人提供他们实际并不需要的特定医疗服务呢?原因有二:一是医疗行业太多管制,以致扭曲了医生正常的行医模式;二是这个行业缺乏自由竞争,以致前文所介绍的各种消弭不对称的市场安排,都无法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

医生故意向病人提供不必要的服务,就是典型的搭售或曰捆绑销售。其主要成因有二:一是政府对诊金实行价格管制 二是公费报销制诱发的浪费
法律经济学家迪瑞特其开山之作就是关于捆绑销售的研究:一个能在市场上靠卖其产品获利的卖家,不可能通过搭售来赚取超额利润。因此市场上常见的捆绑销售现象都是出于其他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规避价格管制,即通过强行搭配其他商品或服务,把被价格管制压下去的差价补回来。

要遏制医生在出售诊断的同时搭售不必要额检验、药物和治疗。关键是解除对诊金的价格管制,让诊断的质量与其报酬相适应。

信息不对称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在比较市场和管制,私营与国营的优劣时,讨论的要点不是有没有信息不对称,而是哪种方案更充分考虑了人性,考虑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自动均衡能力,考虑了自发衍生的市场机制的功能,考虑了管制所诱发的反作用以及考虑了官员的经济效率和国营的体制成本。

何谓优质

优质的第一层经济学含义:匀质。不是说厂商能把产品的品质做的有多好,而是指他们能把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控制的有多小,就会被认为品质游多高。eg:麦当劳的汉堡包。不高不低,毫无意外是衡量产品品质的准绳
优质的第二次经济学含义指的是一种状态。厂商改善产品品质所需投入的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收益。换言之,不是产品质量越高越好,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而是性价比越高越好。

eg:弗里德曼 汽车加一块挡板的例子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做这样一种权衡取舍

中国的食品安全不依靠法律和过度依靠都是极端的,一方面犯有掺假重罪的制造商,被发现后没有得到倍数足够的惩罚这另后来者仍然抱有侥幸的心理,以至于同类事件屡禁不止。但是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不顾真实生活中的成本约束,拔高品质标准,也同样会诱使制造商造假破坏法律尊严。

eg:我国修订生乳的质量标准,将每毫升细菌总数的上限从50万个大幅度提高到200万个,并将蛋白质含量的下限从每百克2.95克降低到.2.8克。消息传出,骂声一片,但是我认为这是政府管制理念的进步。理由:降低硬性的质量指标,既有助于降低厂商掺假的积极性,也不妨碍有能力的厂商去提高产品质量,而只要消费者能够识别质量差异,并乐意为提高的质量负责即可。

产品质量讨论的起点是弄清楚我们要的是什么:究竟是防止”伪造“(事关诚信),还是防止”劣质“(事关技术和生产条件的进步)究竟是要匀质(事关预期)还是高性价比(事关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均衡)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解决之道:

eg:阿克罗夫困境
解决之道一:为他人担保 通过CarMax转售出去的旧车,一概有质量保证,承接的买家根本不用担心
解决之道二:签订同舟共济合约
解决之道三:企业的垂直整合
解决之道四:卖主替自己担保
解决之道五:请保险公司替商人担保

共享经济不可挡

要满足目前的出行需求:一是城市车辆增加的实体限制 二是出租车牌照数量的政策限制
首先要解决物理上车的来源问题,当需求很迫切,供给受限制就要允许市场开发私车存量
其次是政策限制。出租车需要管制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但是一旦管制了数量就产生了垄断,就有垄断租(份子钱)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之前对出粗车进行管制的根本理由信息不对称消失了。
过去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许多资源难以共享,只能闲置,所以闲置不算是成本,今天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互联网实现共享,不是说所有权不重要而是使用权碎片化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既然有这个选择,能增加效益,能提高收入,那么闲置的成本就会变得很高,额共享经济就会变成无法阻挡的潮流。
共享经济面临很多的阻力,但是这些反对的声音都不是来自于消费者而是来自于竞争对手。

第二节:劳动力的权利与福利

失业不是浪费
失业都是自愿的——人人都计较报酬,当报酬太低时,人们就宁愿失业
失业是果不是因——失业的原因是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改变。之前劳动力资源先出现了错配,才需要靠失业来调节。
失业是一种矫正过程——失业不是浪费,而是一种矫正,无论是寻找新的工作还是培训自己都需要时间和费用,如果硬是要消灭失业,一碰上工作就干,那么很难碰上合适的工作,大家的潜质就很可能被埋没。
最低工资法不可取
市场的供需是劳动力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最低工资法既不能决定供给也不能决定需求。而这种硬性规定的后果就是低薪工人失业。
血汗工厂?
在竞争之下,任何团队或企业,其内部各种要素所得的报酬,都将趋向于他们各自给团队或企业带来的边际贡献。
出租车的车资时高额垄断收入,但是高额垄断收入中超出市场价格部分的垄断收入主要是因为牌照这种稀缺受管控的资源带来的,因此牌照的持有者应该享有这部分收入。
这些拿暴利的股东与富士康工人之间是合作关系不是竞争关系,越南工人才是富士康工人的竞争对手,前者的竞争力决定了后者的工资水平。
争取福利不应该越俎代庖
工人的福利高低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劳动力状况。
工人向雇主争取福利应该由工人量力而为,不宜外人越俎代庖。
支付低薪与进行剥削是两回事
罢工的行为特征:
1)在关键时刻忽然停止工作,使得雇主临时无法找到别人替代
2)占着工作岗位不工作,并且设法阻止别人来代替自己的工作,来要挟雇主增加工资或福利。
雇主应对罢工:一是增加替代品 二是在劳动合同中增加不罢工条款
罢工的经济后果是虽然罢工者的工资提高了,但是生产力较弱故要价本来较低的工人却被赶出了就业大军,其收入从较低变为了0.
工会工人的局部收入暂时较高的原因:工人能把工资抬高到自由市场决定的水平之上,仅仅通过限制供给,即阻碍部分劳动力进入。

第三节 收入与公平

提倡合理调节收入再分配为何不合理
一、人为干扰分配会直接损害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核心在于价格自由浮动,而价格的作用就是(1)传递关于资源稀缺的信号 (2)从而指导人们以最有效的方式近视生产(3)并进一步影响商品和财富的分配 。一旦价格的影响分配功能受到干扰,那么传递信号和指导生产的功能就不可能发挥作用。理由很简单: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只要奖惩不够分明,他们就会丧失对价格信号做反应的积极性。市场经济就会失灵
医生、教师、官员其享有的收入都不是其贪婪程度决定的,而是社会对其掌握的人力资本和权力资本的需求决定的,以行政手段来限制他们的收入只会诱发更多不正常的现象,包括医生收红包,官员增加管制寻租等。
二、各种资本的收入水平都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
工人的工资水平总是由其边际贡献啦决定的,大陆劳工的要价超过这个水平,工作就会被同类的竞争者夺取。
苹果公司的超额利润并非无源之水,而是股东们筹集资金的回报,利润属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不将利润划拨给他们,那么企业就既不会冒险也不会创新。
三、调节收入分配会坠入“戴瑞德定律”——任何针对穷人的补贴措施,最终都会让中产阶级得益,而由极穷者和极富者付账。原因是中产阶级构成了选民的主体,他们是政客所要争取选票时的关键对象,与此相对,处于两级的穷人和富人要么缺乏能力,要么缺乏动力,要么缺乏足够的规模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从而沦为一系列收入在分配运动中的输家。
调节收入在分配可能指深化改革,保护产权 自由定价解除行政垄断 以及减少政府干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指的是通过官员的意志和政府的命令,以税收、价格管制、实物分配、身份歧视的方式来强行分配生产资源和商品。
基尼系数信不过 劫富济贫有问题
1)基尼系数的计算角度有结构性缺陷,它算的是即时收入
2)许多 隐形收入、福利或灾难根本无法量化
3)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可靠
4)基尼系数本身缺乏清楚的现实含义,因为贫富差距拉大未必不好
很多时候,知道数据并不等于知道情况。死亡率高的医院医疗水平低?一个人洗手的次数多,就一定表明手比别人干净?事实上:不一定
很多人其实本身并不关心基尼系数本身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现实含义,他们要表达的是:不管基尼系数有多少缺陷,既然大家都感到了贫富分化,我们就必须尽快劫富济贫。

三个问题:贫富分化是否一定是坏事
劫富济贫政策是否能有效抑制社会的丑恶行为
政府是劫富济贫的操办者,它的截富所得有多少能真用于济贫。
收入不平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原因有多种,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直接去反对不公,而不是笼统的反对不平,置不公于不顾,而去反对不平,只会造成更多的不公和不平
赢者通吃现象的根源在于竞争者们提供的是共用品,所谓共用品就是可以让许多人共同享受,而不会互相排斥的物品(包括服务),凡是提供共用品的行业,其内部的收入分配就往往会出现严重不均。既然同等条件下可以享受最好的,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呢?
社会上有种说法:只要机会均等,不要结局平等。可是昨天的结果影响今天的机会,今天的机会又影响明天的结果,谁能分辨结果平等和机会平等呢?

第四章 需要协调

第一节 汇率与通胀
汇率形成的机制:
每个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机构在确定汇率:1)是购买力平价 2)各国的通货膨胀 3)国际贸易平衡 4)金融投机。但这个确定仅仅指的是对汇率的预测,他可能对,可能错。
气象专家可以可以用这样那样的历史数据来预测明天的天气,但是他们的预测对了吗?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但是不管对错,都决不能说天气是由气象学家决定的。我们的问题是汇率如何决定的而不是汇率如何预测的。
汇率是甲国人民对乙国资源的需求,以及乙国人民对甲国资源的需求共同决定的。如果一国人民对另一国资源没有需求,那么两国就不存在汇率,如果甲国人民对乙国资源的需求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国的货币就会相对乙国货币贬值。
正是一国对异国资源的需求决定了汇率,正是诶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钞票投票,表达了他们对商品中所包含的外国资源(自然和人力)的需求程度,从而通过这种不可抗拒的经济力量,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汇率。
稳住了汇率,引入了通胀
货币是一种中性的尺度,它在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是因为它是价值的尺度,传递着经济信息,每个人都凭着他来安排生活和生产。
当经济情况本身就在剧烈变动的时候,那么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经济指标来反映这种变动。
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了,外国对中国的资源需求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外国人争着拿美元来兑换人民币,以便享受着这种资源,在争夺人民币的过程中,用人民币换取美元的比率就会被抬高,也就是长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当1美元只值6块人民币的时候,你非要给人家8块,那么就是在送2块的礼了,既然多买多送,那么美元就会源源不断流入中国,中国外汇储备直线上升,部分原因在此,结果是稳住了汇率,也引入了通胀。这种通胀不是政府滥发钞票引起的,而是一次性的物价调整,是稳住汇率的自然反映,是实施”联系汇率“的必然结果。既然中国经济相对于别国经济转强了,那么这种强势不在汇率上反映出来就得在物价上反映出来。

三种货币制度
管制汇率:一国通过强行控制进出口商品量和外币兑换量,把本国货币的币值硬性维持在某个限定的价位上
自主汇率:一国的货币当局只盯着本国的物价水平,以维持物价稳定为原则来控制货币流通量,而让本国货币与外币的兑换量自由浮动。好处是可以执行稳定的物价政策,坏处是如果央行不能自律,就容易被政府利用造成通胀或通缩。
联系汇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按照固定汇率进行兑换。实行这种汇率实质是人民银行放弃了人民币发钞量的酌情权。美元大量流入,人民币流通量就上升,随着带来通货膨胀。其实质是在使用美元
加息和调控都不能抑制通胀,通胀必然是多印钞票和过度放贷引起的,加息只能说明通胀但是绝对不能抑制通胀。
单从利率上看,加息会使按揭价格上涨,从而抑制房地产交易,使房地产的库存变成所谓的泡沫,但是如果通胀真的来临,那么房地产只会显著看张,而不会因为毫厘的利率增长而萎缩,但从利率上看,每个人的存款都有更高的利息收益,但是如果通胀真的来临,那毫厘的利率就弥补不了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单从利率上看,加息可以有助于冷却贷款投资,但如果面临通胀,那么借款人可以凭借其他行政或人际关系借款,到期还可以赖账,那么加息就控制不了所谓的过热。

第二节:中国经济改革的逻辑和命题
经济改革就是要落实转让权
一份资产归谁所有必须考察:使用权、收入支配权和转让权。谁掌握,谁才是物主。
但是目前国有资产目前转让权没有得到落实,但是只有享有转让权的物主才会关心资源的长久价值,人们稳扎稳打的建造能住上百年的房子或者精心翟培一棵他死后才会结果的果树,原因就是遥远的收益也会体现在资产的现值中。而国有资产转让权没有落实,被暂时掌握的仅仅是使用权和收入支配权,这样国有资产就不免被滥用,资源不会被用到带来最大长远利益的用途上,而是用到了带来最大当前利益的用途上。
政府官员不是公共资源的私有者,他们对资源利用的决策只可能估计任期之内的效果,不可能看到遥远的未来。
争取和保住位置是他们的目的,做事是他们的手段;而不是相反,不是说政府官员中缺乏志向高远之人而是说政治的现实约束,决定了官员必定先占位置,始能做事。
任期的约束使官员不可能像私有者那样,充分承担起经营决策的后果,有人认为官员经商有好处,因为他们并非唯利是图,会顾及大众的利益,事实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官员在经商过程中所做的任何商人都不愿意做的善事,其实迟早都是老百姓自己付的帐。

吴英案:
庞氏骗局:就是靠投资者或后继投资者的钱来还钱,而不是靠实际盈利来还钱的运作,他通常靠别人所不能的回报来吸引新的投资者,而这些回报通常是短期还款,它要么高的不正常,要么就是持续的不正常,这种生生不息的回报需要不断增长的现金流来维持,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它的收入(即使有的话)也比付出给投资者的回报低。
一系列合理的信贷行为不属于旁氏骗局:1)举债本身不是骗局 2)投资失败并不构成骗局,举债人只要没有违反举债时候的资金承诺,即使血本无归,也不构成诈骗。3)投资回报极高也不构成骗局,只要高额回报来自经营所得或者新投资人在考虑了风险的情况下对经营所得的期望4)借新钱还旧债也不是诈骗,只要举债人如实汇报亏损,而放贷人仍指望靠经营转机而不是靠新进债款来扭亏。
庞氏骗局的特征是:举债人刻意、反复、系统地向放贷人谎报其经营所得和还款来源。甄别的关键是:举债人的还款究竟来自经营盈利还是新的举债二是放贷人在做出放贷决定时,究竟是清楚了解举债人的财务运作模式还是受到了刻意的蒙骗。

民间金融改革的难点:
民间金融的症状就是两多两难:民间集资多投资难 中小企业多融资难
而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天然障碍,债权人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努力才能逐渐掌握债务人的业务,熟悉行规的深浅,推断行业的起伏,而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增值。
建立互信需要支付成本,不仅不会因为企业规模小而降低,反而会由于企业生存能力不稳,使债务具有更高的风险。要克服信息成本的障碍,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有效率的融资活动们,需要对放贷技术进行创新。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哲学:底线式监控 园丁式管理
经济发展不是任务:早在决策的时候,损失就已经造成了,只是现在才显露出来而已,既然不能继续冷战,不能让国有企业扭亏,那么资源和人力的调整就是有益的,造成损失的是当初的决策而非现在的调整,现在的调整只是为将来的收益做铺垫,但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会放缓。

第三节:民主与自由
钞票与选票之争
市场中所有东西都是可以交易的,健康和选票亦在此范围之内。
钞票竞逐的结果就是价格,它既传递了资源的稀缺性又反映了生产的代价,是调配资源和刺激生产的关键信号。相反,选票竟逐却不能反映代价,也不能刺激生产,政客用小恩小惠换来选票,当选后用权力和政策为特殊的团体牟利。
亚当斯密说当人人都追求自身的利益的时候,公共的利益就会自动得到增进。可是布坎南告诉我们,在不恰当的选票机制下,当认人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时候,公共利益的根基就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挫伤,只有严格限定选民和政客对市场的干预范围,才能防止选票政治侵犯个人产权和违反合约精神。
资源争用不应靠民主解决——春运铁路价格听证会
各种投票程序至少有三个缺陷:
1)什么人有资格参加投票?涉及利益的人多如牛毛,他们为有权参加,他们表决的加权系数有多大
2 )投票未必能反映民意:投票的方案不可能太多,只有约略设计出几个典型。只要巧妙设计候选方案,就可以有效 操控投票结果
3)投票既不能反映代价,也不能刺激生产。投票出来的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需求,市价就会出现扭曲,就不能诱使人们积极的提供服务。
概述:用投票的方式来解决资源争用的冲突,结果是妨碍了产权的实施和交易,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使人人都受到损害,投票愈多,浪费越大。

打破对政府和投票的迷信
政府从来都不会无端端推出公共服务,让某些人无端端得益,任何公共服务,提供什么,怎么提供,在哪里提供,从哪里拨款都睡精明算计和激励争夺的结果。
eg:克林顿为了争取连任,讨好女性选民,利用特权,拨款支持乳腺癌研究。部分女性因为这一点,投了克林顿一票,这是礼尚往来,是选票交易,是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投票机制的起点。
不少人吧政府看做处理社会问题的靠山,动不动就呼吁政府要管一管,也有不少人把一人一票看做直达公平的途径,对选票交易感到不可饶恕。但是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政府不可能提供绝对的公平,也未必比市场更有效率,而投票过程充满猫腻,所以其结果也不是正与邪,黑与白那么简单。
理性胡闹:是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卡普兰研究民主投票机制的核心问题
人的思想五花八门,而人的行动却大同小异,因为前者不承受代价,后者承受代价
eg:好莱坞明星很多老左,整天呼吁公平啊,缩小贫富差距,他们都是大富翁,真的实施起来,他们都是首当其冲的交重税,理性吗?理性,因为他们的言论,影响投票结果的概率为0,喊一下,博取公众好感,利大于弊,于是毫无顾忌,放身大喊。是为理性胡闹也。

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
理性人假定:即人们能在1信息不完备 2)约束条件的变动下,做出使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人们总想随心所欲,但因为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所以才不得不尽量保持理性
不管人的主观意识上是否有意识的追求最大化,客观上只有那些成功地达到了了最大化的人或集体才能在竞争中存活。
为什么在市场领域,个人选择的最优化能导致总体选择的最优化,而在公共领域,政府顺应民意做出的决策,却与经济学家的理想状态背道而驰。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异?
过去,公共选择学者把人们对公共政策表达意见的行为理解为一种投资行为,即人们之所以对公共政策发表意见,是想以自己的言论来改变公共政策,从而使自己得到某种好处,但是部分学者发现,人们对公共政策表达意见着眼于当前的精神上的消费行为,而不是着眼于未来的实物上的投资行为。人们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显现自己的品德,达到标榜的作用。而以后再实物或金钱上有多少实惠,则不在斤斤计较的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人们会说一套为了标榜,做一套为了实惠。eg:有人赞成保护民族产业,自己去买进口货甚至是走私货。但是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矛盾。
人是理性的,这个假设不动的前提下,人们在市场上做个人选择必须付出全部代价,也必须承担全部后果,所以他们不得不格外谨慎和克制。然而在公共政策的选择,由于不需要付出足够的代价,也完全无力影响公共政策的选择,所以会理想的把放纵自我和标榜自我作为他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主要追求。
在公共决策过程中,人们不仅经常言行不一,而且他们的言论和观点也会对社会产生外部作用。当一套公共决策机制,是在鼓励而非抑制人们各自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时,基于这些言论而形成的政策,就会反过来伤害每个人的福祉。
eg:政客向民众派发的免费福利为例。每一项免费福利的主张对每个表示支持的选民威严,带来的金钱负担很小,但是带来的荣誉感很强,而对政客而言,则是确保可以当选和连任的关键。这样,在民主制度下,尤其在缺乏对私有财富强有力的法律保护的民主制度下,转移支付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必定年年上升,以自我承担为根本的社会基础就会被蚕食。

欧债危机与宪政选择
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相信免费午餐与否
失业本来是劳动力搜索更高价值岗位的过程,但是为了暂时掩盖事实,政府会采用“货币政策”通过超发货币来拔高当前的就业率
衰退本来可能是生产要素配置错误而导致的结果,但是为拖延纠正错误的痛苦,政府往往会采用所谓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本来不可能维持的生产和消费。
在西方民选社会,政客之所以热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回避或拖延真正的岗位搜索和资源重配的过程,根本原因是这些政策能博得选民的欢心,但是每一届政客都这么做的时候,一个国家积累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会越来越高。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这些权益之计,都迟早要有人来付出代价。
民主诱发赤字的经济规律:由于人类和资本的重新配置会造成社会的阵痛和伤害,政客为了争取选票,倾向于选择避重就轻地经济政策。政客们歪曲价格信号,回避实质变革,通过政府举债来笼络人心,从而使国家债务积重难返。
价格管制会造成资源耗散,罢工会扭曲劳动力的定价和岗位配置,
福利和补贴惩罚了生产者,鼓励了懒惰者

民主不是自由
有两类体制
1)它里面每个人都只能产生有限的/受严密约束的外部负作用,它里面每个人都基本能且只能最自己产生的行为负责,自由法治社会属于此类
2)它里面每个人都能产生非常大的外部副作用,他里面每个人都经常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作不自受,每个人的双手都插在别人的腰包里,每个人的福利都依赖于别人的想法,计划经济和民主社会属于此类。
在缺乏前者的情况下大搞后者,对哪国人都不适合。
在缺乏自由和法制保护的社会里大规模让民主先行,将会造成更大的伤害。eg:纳粹德国
自由:每个人保有私产,与别人自愿缔结和约,并承担自己的决策和行动带来的收益和亏损,政府提供国防和法律等公共服务——之所以由政府提供是因为私人来提供的话成本更高。
选择与歧视
人类始终面临资源稀缺——必须面临选择——就一定会有歧视。歧视与选择共生。
人的脑海里有根深蒂固的区别对待的观念:1)由于信息不对称,要了解具体一个人并不容易,人们便简单以对群体的笼统印象代入只求作粗略的快感 2)贬低他人可改善自我感觉,人们难免会追求廉价的快感
问题是歧视者也会付出代价,因歧视带来的代价越大,放下成见的动力就越大。
eg:组织内部。在私营企业里,雇主关注金钱收入,所以在录用员工时,会集中考核其劳动力资本,而对其他旁枝末节(肤色 相貌 学历等)不关心,在大型国企和政府机关,选人是否得当,几乎不影响录用者的收入,所以录用者就会变得轻视“有用之人”,转而偏爱“顺眼之人”,人们的普遍经验是激烈竞争的行业,歧视越少,越是大锅饭的垄断和官僚机构,歧视越严重。(不道德和不必要的歧视)
政府颁发法令或发起政治运动是都有助于纠正不道德和不必要的歧视?答案是否定的,eg美国颁发的平权法案,禁止基于肤色、宗教、民族和性别的歧视。这种一刀切的平权运动,并不能消灭不公而只能转移不公。

竞争与合作
1)竞争无处不在,任何有两个以上的人要的商品,都遵守同样的规律——任何管制都只能改变人们竞争的方式,而无法消除竞争本身
2)竞争仪态万千。企业的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并非企业家主观决定、天然如此和固定不变的,而是企业家被动决定的,为了适应生产和社会的约束条件而形成的,换言之企业家们选择在哪里划分企业边界,何时将企业一分为二,何时合二为一,是由诸多的实际的和内在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合并而合并,为拆分而拆分是不会带来利润的。
反垄断法的深刻误会:立法者和执法者貌似有本事依据企业的外在形式,来判断一种商业行为究竟是促进竞争还是抑制竞争。eg:企业因为做得好才做的大而不是只要做的大就做得好,但反垄断法却置果为因,以为分拆企业或禁止合并,才能促进竞争。eg;企业必须分区域经营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潜能,但反垄断执行者本末倒置,要求企业抹煞地域或消费群体的差异,进行划一标准经营。

权利与福利
权利和福利是人类社会取代弱肉强食的制度安排。
权利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大部分人主动维护的选择的自由,。任何在现实中能够行使的权利都离不开他人的背书和支持。我们可以说天赋人权,但是除非它得到普遍的尊重和维护,它就只是应然而非实然关于权利的主张而已。
福利:得到社会认可的,大部分人主动维护额,享受特定资源配给的资格。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不需要在进一步争取,只要你属于某个组织的成员,你就自然获得一份享受。这种资格就叫福利。
权利(选择的自由)福利(享受的资格)二者是不同的
有人说人人都应该享有就业权,就医权和就读权。如果这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分得一份工作,一套医疗服务或一个学位的福利的话,我们就必须追问谁有义务为他人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医疗服务以及提供就读条件。有人说提供福利是政府的天职,但是政府不过是甲和乙不仅商议让丙替丁做点什么,而且自己顺带沾点好处的机构而已,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大众福利的许诺之间的冲突与权衡,这里多一点福利,那里就少一点权利。

司法要独立:
1)司法不受行政权力的干扰,
2)司法不受公众舆论的牵制
要让司法做到准确关键是让司法者充分承担决策的后果,否则司法就会被群众的胡闹冲垮。

第五章 经济学随想
亚当斯密眼中的人性结构:

人是自私自利的,而根本不懂得利己的人不仅是罕见的,而且也是不受欢迎的。
人又是具有同情的天性的,周围的人的痛苦和快乐会根据远近亲疏,不同程度的转化为自己的痛苦和快乐。这样一个始终以自私为依归的人,就会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内,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来谋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那就是在私人领域,人们乐意为亲情和友情做投资,因为这更有利于满足其同情心,而在公共领域,由于人人距离增大,同情心显著削弱,人们就只能在产权保护下,以非交际的方式,通过从事贮藏、分工、装配交易运输等来改善生活。即使有人愿意行善,那么他在提供钱财和服务以外也还是得以公告领域的规则来办理。

正是因为同情心靠不住,人来才需要市场经济的协助。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想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为什么行善的效率不能令人满意:

1)行善往往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在商业世界里,做对了的决策就得到奖励,做错了的决策就会引来惩罚。这种负反馈机制非常灵敏,以至于人们会迅速的往符合目标和减少浪费的方向靠拢,结果就是效率的提高。行善往往只注重付出,不仅不在乎反应而且往往没办法得到反应——接受捐助的人只能报以赞许,而不能以钞票准确的为行善人所作所为做评估,在这种很弱乃至缺失的反馈机制下,行善就往往达不到行善者所期望的目标。

2)行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捐助者未必是行善者,前者是委托人后者是代理人,而代理人未必依照委托者的意愿行事。这是捐资者亲自“花自己的钱替别人做事”与代理人“花别人的钱替别人做事”之间的效率区别了。

3)当地政府的管制:许多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并非缺乏启动资金来摆脱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而是其政府管制机制存严重问题。如果把救援送到这些本身就是贫困的始作俑者政府手里,就无异于肉包子打狗,不解决政府的治理结构,而只是向其注资,那么在浪费了巨额资助的同时,也丧失了挽救生命和减少痛苦的机会,那无异于谋财害命。

4)永久和官办的慈善体系会自动制造贫困。人是会对政策和制度做适应的,只要慈善体系对穷人给予无条件的捐助,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变成接受捐助的穷人

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一条固定的需求曲线,表示当其他任何条件都不变时,某物品额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反比关系,所谓其他任何条件包括物品的品质,顾客对它的喜爱程度,顾客个人的健康、年龄、性别等,只要这万千因素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原来就需求曲线就要上下移动,从而变成另外一条需求曲线,而不是同一条掉头向上的曲线。两种情况:

1)沿着同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滑动
2)平移整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价值观谬误
任何物品都有其内在的价值的说法,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这不是优点,这是致命缺陷。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应该围绕价值波动,可是到底什么时候算作相符,什么时候算作波动,什么时候叫做背离,这是没有标准的。除了可观测的成交价之外,我们凭什么说商品的价值应该是多少?

个人估值:一个人对某件物品的个人估值,就是这个人为了换取或保有这件物品所愿意付出的其他物品。

知数据不知情况
科斯思想论:
1)在解决生产资源分配时,要紧的永远是边际的数值而不是平均或总计的数值
2)在协调资源的争用时,要紧的是要存在私有产权
3)只要存在私有产权,产权所有者的个数就不重要,也就是不管生产要素归多少人所拥有,只要他们能保持充分的理智,他们就会达成相同的生产资源分配方案。

只要是商品都有价格,但是有价格就意味着有人买不起,然而对于这些付不起钱的人,是否公平?有人认为这“富者先得、富者多得”的原则十分不公平,他们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因为没有考虑穷人的感受。但是事实真的是表面看起来的这样吗?

想想这些商品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吧,首先要有相关研究支持,这少不了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劳作;然后到具体生产该商品的步骤了,所有参与该商品生产的劳动者都在为此而付出;最后到了具体卖货的人了,没有他们的介绍和推广,你是无法买到该商品的,这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统计说明,从一件产品开始研发到消费者用上为止,这期间有多少人在为此付出?如果说我们在享受饮食、穿衣、安全、教育的时候,认为这一切都是不需要支付报酬的,这是不是有点儿耍流氓呢?这才是真正的不道德!对于现实社会中那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天堂式的道德准则,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纸上谈兵,这种脱离了现实的道德,就算是公平的,在非天堂的人间,又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呢?

事实上,正是金钱的存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公平,正是金钱的存在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用相同的钱买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客观的金钱取代了人的情绪等人格化的特征,恰恰使在性别、肤色、宗教等方面不平等的众人,能够拥有平等待遇的机会。

试想,如果不拼钱,那该拼什么?显然,不拼钱我们就得拼人,诚然有很多该认人的时候,恋爱、雇佣和教学都是该认人的过程,这些过程的共性是什么?是双方都存在追求某些非金钱品质的现象(即认人),只要一个过程有一方没有这样的需求,认钱就比认人更合理,换句话说,对于一个至少有一方是认钱不认人的交易,认钱就能提高增加交易的机会。想象一下吧,在一个认人的社会里,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之间很难平等,但是如果在一个认钱的社会里,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同样可以用金钱买到同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金钱带来的公平性。

虽然金钱不能买到一切,例如健康和智慧,但想想如果没有金钱,如果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认人的社会,这样会给穷人带来所期望的道德吗?

  1. 权利(选择的自由)和福利(享受的资格)是不同的。有些学者把中国三十年经济成就,归咎于“低人权优势,反映了他们对“权利”和“福利”概念的混淆。如果“低人权”具有优势,那么最缺乏自由的国度,照理就应该成为最繁荣的国度。事实上.情况正相反。中国正是因为权利保护得到了显著改善,而那些打击生产积极性.鼓励懒惰和不负责任的福利并没有跟上,才取得了长足的经济成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329-4332的标注 2016-04-27 17:54:40
  2. 够随意包罗一切要素、而同时又假定人的偏好是恒常不变的经济学模型,可能会因为忽略了人性的差异或其他相关细节而流于空洞。其他社会科学对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批评有时是有道理的。要客服经济学的这一缺点,经济学者只能是在坚持将经济规律运用到极致的同时,谦虚地参考和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法学的研究方式和成果。只有这样,我们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才会丰满起来。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175-5178的标注 2016-04-27 14:53:52
  3. 该文论证,经济分析不能以偏好不同来解释世事,而必须假定人们的偏好是一致的。比如,生育率高时,经济学家不能解释说“妇女喜欢多生孩子”,否则等到生育率下降,就谁都可以以“她们的偏好变了”来敷衍解释。经济分析要有意义,必须假定人的偏好是恒常不变的,这时经济学家才能够根据约束条件的变化而推测或解释人的行为的变化。这时经济学安身立命的基本教条。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167-5170的标注 2016-04-27 14:49:42
  4. 贝克尔认为,任何歧视行为,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歧视别人的人,他自己也要承担代价。越是唯利是图的雇主,由于他要追求金钱收入的最大化,那么他对雇员的歧视就越少。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137-5139的标注 2016-04-27 14:36:11
  5. 选择意味着歧视,歧视意味着选择,选择和歧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认钱"的社会,会增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人之间的平等;而一个“认人’’的社会,基于个性特征(如肤色、性别、 信仰、行政级别等)的歧视就势必更加严重。因此,恰恰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或鼓励追求金钱的资本主义,才使得那些不受欢迎的人——性格怪诞、笃信异教、坚持己见或有各种污点和前科的人——更容易生存下来,而这才增进了自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078-5082的标注 2016-04-27 14:10:52
  6. 当被问及他与主流经济学者之间的区别时,科斯说他总是先看到真实的问题,才去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而许多经济学家,则沉湎于玩弄手头的学术工具,热衷于解决他们自己发明的问题。这就是“黑板经济学”与“真实世界经济学”根本分歧:前者追求数学的优美和概念的纯净而极大地忽略了现实中的重要细节,而后者由于追求个案的具体而失去了规律化的吸引力。在前者日益变成皇帝的新装的同时,后者却促进了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我深深希望,科斯所倡导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在转型期间的中国,能够朝气蓬勃地活下去。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957-4962的标注 2016-04-26 22:14:08
  7. 社会上对科斯定律的常见理解是:只要交易费用为零或是足够低,那么不管一份资源的所有权归谁所有,这份资源都会被推向实用价值最高的用途上。这个观点,对刚刚从计划经济的泥潭中抽身出来的中国,尤其具有启迪意义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942-4944的标注 2016-04-26 22:06:53
  8. 经逐渐认清了“伤害行为的双向性”,不再把污染、侵权和内幕交易等现象,简单地视作必定应该受到遏制的行为,而是把它们理解为人们对自然资源、注意力和有价信息展开争用的结果。观念的转变,导致了环境保护、责任界定和公司治理等领城的深刻的政策变化,从而减少了不容易为人所察觉的浪费,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935-4938的标注 2016-04-26 22:01:11
  9. 要纪念科斯,第三是要坚持以“双向”的角度来看待污染和侵权行为。牛吃了小麦,牛的主人就应该对小麦的主人作赔偿;糖果作坊发出了噪音,糖果商就应该对隔壁的牙医作赔偿;同理,吸烟者污染了空气,所以也应该向其他人作出赔偿。这几乎就是生活常识。但科斯不以为然。他力排众议,指出如果不让牛吃小麦,那么牛就受到了损害;如果勒令糖果作坊停产,那么生产商就受到了损害;同样地,如果禁止吸烟,那么吸烟者就受到损害。科斯的洞见是:任何伤害都是双向的,禁止了甲对乙作出伤害,那么乙对甲就形成了伤害。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929-4933的标注 2016-04-26 21:59:33
  10. 一条固定的需求曲线,表示当“其他任何条件”都不变时,某物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反比关系。所谓“其他任何条件”,包括物品的品质、顾客对它的喜爱程度,顾客个人的健康、年龄、性别、家庭规模等等。千万不要忘记,只要这些因素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原来的需求曲线就要上下移动,从而变成“另外”一条需求曲线,而不是“同一条”掉头向上的曲线。两种情况:(1)沿着同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滑动,(2)平移整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始终正确区分这两点,是掌握需求曲线应用的核心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679-4684的标注 2016-04-26 19:43:00
  11. 对股票来说,道理也一样。在信息不全面的世界里,人们经常把商品的价格视作质量指标。与其说人们要买“贵”的股票,不如说他们要买“好”的股票。当股票的价格上升时,股票的品质和盈利能力便在股民心目中发生了改变,变成另外一只有所不同的股票了。在图形中,这应该表示为“另一条”位置更高、但仍然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不是一条掉头向上的需求曲线。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669-4672的标注 2016-04-26 19:34:36
  12. 如何取得平衡?依靠产权和市场。越是缺乏产权保护,资源就越是容易遭到滥用(不计成本的使用)。没有主人的鱼塘,鱼会变得越来越小;没有人管理的森林,会被砍伐得无法再生;而一旦引入产权,也就引入了保护和增加自然资源的积极性。鱼塘的主人不会捕抓小鱼,森林的主人不会砍倒最后一颗树木,而能卖钱的牛群和羊群,无论人怎么吃,都不至于濒临灭绝。 与此同时,价格是环保的优良指标。除价格管制造成的误导外,价格已经反映了综合能耗。市场已经天天在促进环保,寻求生命和资源的有效搭配。木杆铅笔22分钱一支,用废旧报纸做的环保铅笔35分钱一支,那就说明木杆铅笔比环保铅笔更加环保。循环再造的玻璃瓶比普通玻璃瓶更贵,是因为循环再造必须增加清洗、收集、分类、压碎和再造的费用,而普通玻璃瓶则是直截了当地用沙子来做,究竟那个更环保?越贵的东西,通常就越不环保。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609-4616的标注 2016-04-26 17:09:57
  13. 认为节约用纸就是环保或“循环再用”就是环保的想法,显然经不起推敲。少用纸就得多做布,多用布就意味着多用水、电和洗洁剂。同理,星巴克如果不用长流水来清洗调制奶制品的器皿,那就得多用电、木材或塑料。如果非要保护濒临灭绝的鱼群,就得叫停水电站,就得烧掉更多的煤,于是制造更浓的雾霾。保护了水资源,就会伤害树资源;保护了树资源,就会伤害煤资源;什么资源都一概保护,那就伤害人资源。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605-4608的标注 2016-04-26 17:08:37
  14. 读者或许会惊呼:“难道你认为值得就真的值得?水、动物和石油都是不可再造的自然资源啊!”我的回答是:只有人才是价值判断者;如果非要置自然资源于人的价值之上,那人只能主动退出世界了;而如果以人为本,那就应该认识到人的生命也是不可再造的,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使用自然资源,就是在浪费生命;至于何为使用,何为浪费,人说了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598-4601的标注 2016-04-26 17:06:13
  15. 喝水不是“浪费”水,因为健康更重要;穿皮鞋不算“糟蹋”牛皮,因为双脚舒适更有价值;乘飞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也可能不算“滥用”石油,因为维系某些友情比保存原油更有意义。不分青红皂白地节制用水、爱护动物或弃用石油,那才叫得不偿失,那才是对健康、舒适和友谊的浪费、滥用、糟蹋或污染。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595-4597的标注 2016-04-26 17:06:02
  16. 只要存在选择,就存在成本。我们无法摆脱成本,而只能努力让收益大于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浪费”“滥用”“糟蹋”和“污染”, 都有独特的含义,它们指的是收益小于成本的那些选择。与此相对,只要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不论使用哪种资源,都不是浪费、滥用、 糟蹋或污染。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592-4594的标注 2016-04-26 17:03:37
  17. 弗里德曼说,企业家是股东的代理人,所以必须尽忠职守,不负委托,通过提供产业和服务,尽量为股东赚钱。企业家无权拿股东的钱去回报社会,否则就是盗窃。 而我老师威廉斯更指出:成功人士可以不再回报社会。成功人士开工厂,办商店,雇工人,搞发明,投机套利,承担风险,传递信息……他们并没有亏欠社会;相反,他们已经对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当然,商学院的同学不妨依然打着“回报社会”的旗号去做生意。经济学只是说,当你向别人宣传时,自己别当真。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577-4582的标注 2016-04-26 16:56:00
  18. 弗里德曼说,企业家是股东的代理人,所以必须尽忠职守,不负委托,通过提供产业和服务,尽量为股东赚钱。企业家无权拿股东的钱去回报社会,否则就是盗窃。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577-4579的标注 2016-04-26 16:55:36
  19. 其四,永久的和官办的慈善体系会自动地制造贫困。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538-4538的标注 2016-04-26 16:34:00
  20. 其三,当地政府的管治。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534-4534的标注 2016-04-26 16:33:38
  21. 其二,行善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529-4529的标注 2016-04-26 16:32:32
  22. 为什么行善的效率不能令人满意,甚至如伊斯特利教授所描述的那样触目惊心?我认为原因至少有四。 其一,行善往往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523-4525的标注 2016-04-26 16:31:35
  23. 因此,每当我们看到那些在贫困中生活的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问的,不是我们自己极其有限的爱心能帮助他们多少,而是他们是靠什么活到今天。毫无疑问,他们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基本上还是靠市场,即那些为了牟利而向他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人和企业;而他们即使接受了我们短暂而有限的捐助,他们也得继续依靠市场活下去。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513-4516的标注 2016-04-26 16:27:57
  24. 一个始终以自私为依归的人,就会在两个不同领域内,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来谋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那就是在私人领域,人们乐意为亲情和友谊作投资,因为这更有利于满足其同情心;而在公共领域,由于人人距离增大,同情心显著削弱,人们就只能在产权保护下,以非交际的方式,通过从事贮藏、分工、装配、交易和运输等活动来改善生活。即使有人愿意行善,那么在他提供的钱财或服务以外,其他环节也还是得以公共领域的规则办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448-4452的标注 2016-04-26 16:00:08
  25. 换言之,满足自己的同情心,也是自私的一种表现。然而,为了追求这种满足,每个人都不可能走得太远,以致让自己付出太高代价。斯密指出,有些人会为了崇高的目标,作出巨大的个人牺牲,但他们并不是在爱那些素不相识的人,而是因为他们在爱自己的优点。斯密写道:“这不是人性温和的力量,不是造物主在人类心中点燃的仁慈的微弱之火,即能够抑制最强烈的自爱欲望之火的。它通常是一种更强烈的爱,一种更有力的感情,一种对光荣而又崇高的东西的爱,一种对伟大和尊严的爱,一种对自己品质中优点的爱。”(Ⅲ.Ⅰ.46,TMS)可见这种为理想而献身的行为,也没有超出自私的范畴。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439-4445的标注 2016-04-26 15:56:02
  26. 换言之,满足自己的同情心,也是自私的一种表现。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439-4440的标注 2016-04-26 15:53:27
  27. 并非总是理性的。事实上,保持理性往往是吃力的,而胡闹则能图一时之快,除非决策人自己承担的代价足够大,他是宁愿选择马马虎虎或者选择快意恩仇的。这如同要平分一块儿面包,用手扯开就是,太较真就得不偿失;只有要平分一块金砖,才值得用上精密天平。所以,即使人们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时是眼睛雪亮的,但在处理别人的事情时会不负责任地意气用事。要让司法做到准确,关键是让司法者充分承担决策的后果,否则司法就会被群众的胡闹所冲垮。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347-4351的标注 2016-04-25 22:20:40
  28. 但是,应然不等于实然,实然的权利从来都是人赋而非天赋的。换言之,我们可以倡议某种权利,并声称它是一种“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但除非它得到普遍的尊重和维护,它就只是应然而非实然的关于权利的主张而已。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320-4322的标注 2016-04-25 22:09:55
  29. 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边界,并非企业家主观决定的、天然如此、固定不变,而是企业家被动决定、为了适应生产和社会的约束条件而形成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296-4297的标注 2016-04-25 21:55:46
  30. 选择是一种需要的自由,而选择与歧视不可分;用一刀切的“平权运动”来纠正种种“歧视”,并不能消灭不公,而只能转移不公;只有还个人和用人机构以充分的选择利,并让迁徙、交流、交易和市场竞争发挥作用,从而促使人们逐渐采用更合理的选择标准,才是维护“自由”(liberty)的正道。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279-4282的标注 2016-04-25 21:43:33
  31. 问题是,歧视者必须付代价!一个活在山沟里的人,本来就没有机会与外人打交道,所以他不妨把外人贬得一钱不值。本来就没有机会,歧视就没有代价。然而,一旦他有机会进城,或有机会出国,那他歧视外人的代价—-因歧视而丧失的收益—-就会急剧提高。输得越多,放下成见的动力就越大。多见少怪,长此以往,都市居民的胸襟往往比较开阔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262-4265的标注 2016-04-25 21:24:43
  32. 这便是我们追求“宪政”的意义所在-必须研究市场与民主之间的边界,在诸多公共事务中,分清楚哪些是市场和独立的司法可以解决的,哪些是不得不交给民主解决的,若混淆了这二者,自由即会遭到破坏。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250-4252的标注 2016-04-25 21:17:13
  33. 我的看法:除非每一个参与者都先有了自己的被明确界定和受到高度尊重的产权,然后又自愿把它们交给“多数人原则”处置,否则在其他任何情况下的民主,都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212-4213的标注 2016-04-25 17:41:37
  34. 中译:最惹我生气的头几件事之一,就是听到人们说美国是个民主国家和说伊拉克应该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在我们两份立国文件──《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中并没有“民主”这个字。 我们国家的创始人蔑视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纯粹的民主社会里,“把牺牲少数人或不得人心的人送上祭坛的冲动,不会受到任何制约”。在1787年宪法大会上,伦道夫说:“这些恶行都能追溯到民主造成的骚乱和荒唐之中。”首席大法官马歇尔说:“受制衡的共和与民主的差别,就像是秩序与紊乱之间的差别一样。”立国者们知道民主会导致暴政。他们追求的是共和。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160-4165的标注 2016-04-25 17:25:50
  35. 怎样断定谁可以伤害谁?在独裁体制,由独裁者决定。在民主社会,由暴民们决定。在自由社会,由私有产权决定。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151-4152的标注 2016-04-25 17:22:42
  36. 如果强奸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是对个人权利的侵害,那么轮奸就不应该是比较高尚或比较有道德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143-4144的标注 2016-04-25 17:21:00
  37. 在普选制度下,政客热情兜售的经济政策,包括价格管制、贸易保护、移民劳动资格限制、以罢工为后盾的集体议价、提供廉价租房、增加贫困补贴等,均在不同程度上侵害来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因此,一套成功的民主机制,不在于它如何能低成本地让成千上万的选民投出结果,而在于它如何在事前严格限定投票和政府的行事范围。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093-4096的标注 2016-04-25 17:09:55
  38. 自由和民主,不仅有区别,而且往往有冲突。简单地说,“自由”就是个人的人身、言论、劳动和产业得到法治保护,他们有权与他人缔结契约和进行贸易;而“民主”则是按多数原则,集体商议如何行使国家暴力,来干预人与人之间本来可以缔结的契约、本来可以进行的贸易以及本来可以保有的产业。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090-4093的标注 2016-04-25 17:09:02
  39. 十多年前,许多经济学者不看好欧元的前前景。他们的理由是:在欧元系统启动前,欧盟各国政府可以左右开弓,同时动用“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付经济周期;但欧元启动后,“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管,欧盟各国政府的武功便被废了半。这时,欧盟各国只能靠增加税收或增发国债度日,这便激化了财政赤字的隐患。现在,既然民主体制不能动,政客又必然要讨好选民,而国债又已是天文数字,那么对某些国家而言,除了离开欧盟并重新启动印钞机外,恐怕很难找到别的出路。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078-4082的标注 2016-04-25 17:03:43
  40. 顶着舆论的风向,经济学者布坎南和瓦格纳(R.wagner),在1977年出版的《赤字中的民主》(Democracy in Deficit)中指出:由于人力和资本的重新配置,会造成社会的阵痛和伤害,政客为了争取选票,倾向于选择避重就轻的经济政策。两位作者认为,政客们歪曲价格信号,回避实质变革,通过政府举债来笼络人心,从而使国家债务积重难返,形成现代社会中"民主诱发赤字”的经济规律。这一经济规律,在四十多年后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得到了验证。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074-4078的标注 2016-04-25 17:00:03
  41. 最早是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指出私心能促进公益:“请把我所要的给我,你也会得到你所要的。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互助,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979-3982的标注 2016-04-25 16:24:41
  42. 以最基本的孝心为例,它需要我们对父母不断付出时间、金钱、精力去维护。唯有我们那廉价的,所谓的爱国主义情操,无须付出成本,只要发泄式地叫几句“中国人不想战争,但是我们不怕战争”云云就足以满足我们那颇为虚伪的爱国主义情怀。因为大家都很清楚,不管中日怎么打,也轮不到我们这些网虫上战场。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953-3956的标注 2016-04-25 15:01:24
  43. 其实,我的一位老朋友20年前就告诉我:人的思想五花八门,而人的行动却大同小异;因为前者不承受代价,后者承受代价。这是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极其宝贵的两个见解之一。我也因此深信,思想界的伪劣商品,比市场上的伪劣商品多得多。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942-3944的标注 2016-04-25 14:55:30
  44. 是中央银行要跟上市场和技术的变化,而不是市场和技术要迁就中央银行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义务承担这种风险的机构是中央银行,而不是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756-3757的标注 2016-04-24 18:18:31
  45. 其四,是货币流通量的风险,即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带动了货币流动速率的急转变化,造成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流通量失准的风险。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752-3753的标注 2016-04-24 18:18:26
  46. 要克服信息成本的障碍,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有效率的融资活动,需要对放贷技术进行创新。我很喜欢阿里巴巴集团的胡晓明先生打的比方:要拿一桶水给一棵大树浇水很容易,把水倒到树根上就可以了;但要拿一桶水给遍布一个足球场的成百上千棵小苗浇水,要把水洒到每棵小苗上,就不是一倒即可,而是必须采用完全不同的浇灌技术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706-3709的标注 2016-04-24 17:45:37
  47. 既然在民间融资的市场,既不缺乏资金,又不缺乏对资金的需求,为什么还出现“两多两难”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天然障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是,债权人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努力,才能逐渐掌握债务人的业务、熟悉行规的深浅、推断行业的起伏,而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增殖。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701-3704的标注 2016-04-24 17:43:00
  48. 再谈卖家当。政府手上有物业、有产业、还有土地。将国企私有化,往往是各国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迫于无奈时采用的办法。如前所述,政府官员天然地不善于挣钱,将产业私有化是好事。所谓的“好”,有两个层面,一是国企落到了善用者的手里,浪费减少,资源升值;二是政府对原国企的扶持政策,也往往会随着私有化的过程而取消,这样被盘活的就不仅是国企本身,而是国企所在的整个行业。 政府出售土地,或在“土地所有权归国家”的名义下出让土地的使用权,与国企私有化一样,能极大地起到盘活土地资源的作用。问题是,许多人认为,地方政府卖土地,搞基建,会推高地价,从而盘剥和套牢了购房者。这是所谓“土地财政”,即政府通过卖地来增加收入的做法,受到大众垢病的原因。 我在本书前面的文章“政府卖地推高房价了吗”中曾解释过,政府卖地必定增加土地供应,既然土地供应增加了,那卖地就不可能在边际上推高地价和房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472-3480的标注 2016-03-18 12:40:08
  49. 先谈挣钱。古今中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不善于挣钱,尽管政府官员可以很聪明,政府可以拥有海量市场数据,政府也具备做事的权力和魄力,但致命之处是:政府官员不是公共资源的私有者,他们对资源利用的决策,只可能顾及任期之内的效果,不可能看到遥远的未来。 “争取和保住位置”是他们的目的,“做事”是他们的手段;而不是相反,他们不可能把“做事”当目的,而把“争取和保住位置”当手段,不是说政府官员中缺乏志向高远之人,而是说政治的现实约束,决定了官员必定“先占位置,始能做事”。 这任期的约束,使官员不可能像私有者那样,充分承担其经营决策的后果。换言之,官员经商与商人经商,目标并不一致。老百姓会以为,官员经商有好处,因为他们并非唯利是图,而是会顾及大众的利益。事实上,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官员在经商过程中所做的任何商人不愿意做的“善事”,其实迟早都是老百姓自己付的帐。 养老金是典型的例子。迷信的人说,将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交给政府,政府能使得这笔财富尽量保值增值,等退休后本息奉还让人们颐养天年。实际没有这回事。政府之所以暂时能够对目前已经退休的人士提供养老金,并不是因为它善于保值增值,而只是它目前还能从年轻的缴款人那里取得资金,用新钱还旧债。一旦人口结构逐渐改变,缴款的年轻人逐渐减少,取款的老人逐渐增加,养老金就难以为继。这是古今中外所有政府操办的养老保险的“总路线”。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446-3458的标注 2016-03-18 12:33:12
  50. 中国目前也正经历通货膨胀,其中—个主要原因,是过去十年来,为了维持人民币兑美元的较低汇率而被迫印钞。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压低,外汇于是涌入追逐廉价人民币,央行采取印发新钞的方式来应付外汇的兑换需求。其结果,一是巨额的外汇储备,二是巨额的人民币新增流量。要遏制这种“引入型通胀”,要么是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要么是动用举债而非印钞的办法来筹集应付兑换需求的人民币。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用印钱的方式来支撑财政开销或扶持特殊产业,是饮鸩止渴,绝不宜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468-3472的标注 2016-03-18 12:32:27
  51. 再谈印钱,政府印钱就是制造通货膨胀。这比举债和征税更诱人,因为既不需要说服债权人借钱,也不需要征得纳税人的同意,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能立即获取购买力,而要过至少一年半载,代价才会逐渐以通货膨胀的方式暴露出来。到这个时候,各国政府又会寻找替罪羔羊,说是地产开发商提高了房价,说是投机者炒高了大蒜和绿豆的价格,说是阿拉伯的石油卡特尔制造了能源的高价……各种价格管制和限购政策便应运而生。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463-3467的标注 2016-03-18 12:30:32
  52. 国有资产不落实“转让权”,这要紧吗?非常要紧!因为只有享有“转让权”的物主,都会关心资源的长远价值。人们稳扎稳打地建造能住上百年的房子,或者精心栽培一棵他死后才结果的果树,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遥远的收益也体现在资产的现值中。只要物主享有“转让权”,他就可以随时把果树按现值卖掉,把遥远的收益兑换成眼前的享受。 而国有资产的“转让权”没有得到落实,被暂时掌握的仅仅是“使用权”和“收入支配权”,这样,国有资产就难免遭到“滥用”。俯拾皆是的现象,是种草代替了种树,豆腐渣工程代替了优质工程,任人唯亲代替了建章立制,铺张浪费代替了开源节流。一般地,资源不会用到带来最大长远利益的用途上,而是用到了带来最大当前利益的用途上。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413-3420的标注 2016-03-17 12:51:54
  53. 望文生义,很多人以为“国有资产”就是人人有份的资产。但产权经济学并不这么看。一份资产空间归谁所有,不能只看文字上的规定,而必须考察其“使用权”“收入支配权”和“转让权”,看这三权空间归谁掌控。谁掌控,谁才是物主。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402-3404的标注 2016-03-17 12:20:42
  54. 汇率只由每个国家每个消费者的每笔消费共同决定。正是每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钞票投票,表达了他们对商品中手包含的外国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需求程度,从而通过这种不可抗拒的经济力量,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汇率。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241-3243的标注 2016-03-15 13:14:11
  55. 电话打通.那头的汇率专家一板一眼回答:“汇率由四个因素决定,一是购买力平价.二是各国的通货膨胀,三是国际贸易平衡,四是金融投机。每个国家的政府,还有中央银行、商业般行和投资银行,都会定期发布各种经济数据,我们是根据这些数据确定汇率。” 我回答:“我不管那些专家是如何确定汇率的,我要问的是,他们的预测对了吗?如果汇率是由一群专家根据既定的数据来源和公式确定的,那为什么不同的专家对汇率会有不同的预测,为什么还会有人在汇率市场上倾家荡产?” 我进一步解释:“气象专家可以用这样那样的历史统计数据来预测明天的天气,但他们的预测对了吗?或许对,或许错,但不管对错,都绝不能说天气是由这些气象专家决定的。一开始的问题是‘汇率是如何决定的’,而你谈的是‘汇率是如何预测的’,两者南辕北辙。” 两百年前,还没有中央银行,更没有什么宏观统计数据.那时候的汇率是怎么决定的?不要以为没有金融专家就没有汇率,没有中央银行就无法形成汇率机制。即便取消货币,回到物物交换的年代,部落之间也仍然存在汇率:一块羊肉兑一杆制枪就是汇率。 我的答案:汇率是由甲国人民对乙国资源的需求,以及乙国人民对甲国资源的需求共同决定的。如果一国人民对另一国资源完全没有需求,那么两国就不存在汇率;如果甲国人民对乙国资源的需求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国的货币就会相对乙国货币贬值。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227-3239的标注 2016-03-15 13:11:49
  56. 喜欢听古典音乐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常听的都是著名版本,听来听去就是那么几个。弹巴赫的是古尔德(Glenn Gould),弹贝多芬的是萧勤(Rudolf Serkin),弹肖邦的是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拉小提琴的是海菲兹(Jascha Heifrtz),唱男高音的是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你就算不同意,一般人只会在十来个名家中选出你的至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139-3141的标注 2016-03-11 12:51:43
  57. 我邀请读者思考和讨论三个问题:第一,贫富分化,是否一定是坏事?盖茨(B.Gates)确实比我富裕,但假如不让他富裕,我们每个人都会更穷。实施一刀切的劫富济贫政策,会否打击了社会的进步力量? 第二,劫富济贫政策,能否有效抑制社会的丑恶行为?假如政府的行业垄断、不当干预和官商勾结等行为,是造成“贫富不当分化”的原因,那么不从根源上进行治理,而只是在收入上实施一刀切的劫富济贫政策,能让腐败的官商就此从良吗?抑或会令他们变本加厉? 第三,政府是劫富济贫的操办者,它的“劫富”所得,有多少能真用于“济贫”?须知“济贫”是深奥的学问,否则盖茨用不着脱产行善,巴菲特(W.Buffett)也用不着委托盖茨来散发捐款。到底要培养民间的慈善组织,还是要让政府把它们挤走,独断操办济贫事务?对任何真正热心公益的人来说,这是不容苟且的课题。 归根结蒂,收入不平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原因有多种,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公的。我们应该直接去反对不公,而不是笼统地反对不平。置不公于不顾,而去反对不平,只会造成更多的不公和不平。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098-3108的标注 2016-03-06 13:47:51
  58. 我的观点是:我们必须首先去探究造成贫富分化的成因,再有的放矢地去调整那些成因,而不是只拿基尼系数说事,自欺欺人地以为改造社会的指南针已经捧在手上。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091-3092的标注 2016-03-06 13:46:00
  59. 上篇文章《中国的基尼国际警戒线》的要点是:(1)基尼系数的计算角度有结构性缺陷;(2)许多隐性收入、福利或灾难根本无法量化;(3)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可靠;(4)即使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基尼系数算出来,它本身缺乏清楚的现实含义,因为贫富差距拉大未必不好;(5)许多人硬要从不知反映何物的基尼系数中推出“必须立即劫富济贫”的结论,这现象值得警惕。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069-3072的标注 2016-03-06 13:08:25
  60. 我的回答是:其目的跟炮制“中国的基尼系数国际警戒线”一样,即危言耸听地制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危机感,给“劫富济贫”的再分配政策寻找理论依据。中国在发展,大部分人的处境都在改善,收入中位者的处境在改善,即使贫富更加悬殊,也比三十年前人人都穷当当强。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064-3067的标注 2016-03-06 13:06:07
  61. 再有是“基尼系数”的现实含义。系数高一点,会怎样?低一点,又会怎样?故事是可以编的。你可以跑到世界任何地方,计算那里的基尼系数,把那里发生的事情与基尼系数联系起来。拿到科研经费,我恭喜你有机会跑一趟;但不要试图说服我,给你个基尼系数,你就有本事告诉我将会发生什么。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059-3061的标注 2016-03-06 13:03:24
  62. 基尼系数除了计算模式的结构性缺陷,还有取值的问题。在计算基尼系数时,究竟应该取哪些数值、应该忽略哪些数字、如何量化一些非货币的指标,都是没有共识的经济难题。周其仁教授最近遇到一些“基尼系数专家”,便半开玩笑地问他们:“三年经济困难的时候,有些人饿死了,有些人没饿死,基尼系数该怎么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055-3058的标注 2016-03-06 13:02:56
  63. 问题是,以“终身收入”为基准的核算方法,必须耗费数十年、甚至跨世纪的个案追踪,成本太大,不能为那些为政府政策鸣锣开道的所谓学者之用,所以他们才不得不采用蹩脚的“即时收入”基准。结果,这样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没有说服力。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053-3055的标注 2016-03-06 13:02:29
  64. 目前各种基尼指数的计算方法,都是以人群的“即时收入”为基准的。但事实上,收入的差异应该从“终身收入”的基准去考察。 这跟体重的走势有几分相似。每个人小时候都很轻,慢慢才增重。从“即时体重”的角度看人群的体重分布,结果一定是:人群的体重极其悬殊——有人很轻,有人很重,往往相差几十公斤!而且,要是遇到生育的高峰期,一下子多了很多小朋友;或者营养条件开始逐步改善,发胖的人忽然增加,那么,统计出来的结果,就会显示“体重悬殊”问题激化。 然而,如果换个角度,以“终生体重”来衡量,即追踪记录每个人一生各个时期的体重,然后再比较他们的“终生平均体重”,那么“体重分化”的情况,就远不至于那么悬殊。换言之,您即使跟一个婴儿比较,也大概只有不超过10公斤的“终身体重”差距,而不至于有超过60公斤的“即时体重”差距,因为婴儿将来是要长大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042-3050的标注 2016-03-06 13:00:25
  65. 四,扶贫不应该采用实物补贴或价格管制,而应该采用“负所得税”办法。早在半个世纪前,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曾经提出过,应该以“负所得税”的形式来补贴真正的穷人,同时取消其他所有的收入再分配和补贴措施。具体而言,就是社会只对穷人发放货币补贴,而补贴的金额随着穷人自身的收入的递增而递减,收入超过贫困线就不再接受任何补贴,而整个社会的商品和服务,则均按市场化的方式分配,不再搞任何实物补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保证了最穷的人能够得到基本的货币收入,又维护了他们按自己偏好分配收入的权利,还消除了他们力争下游的动力,最重要的是保证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023-3029的标注 2016-03-05 20:28:18
  66. 1960年代,法律经济学创始人戴瑞德(Aaron Director,1901—2004)曾经发现一个规律,即任何政府针对穷人的补贴措施,最终都会让中产阶级得益,而由极穷者和极富者付账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002-3003的标注 2016-03-05 20:20:56
  67. 事实上,重手调节收入会扭曲市场行为。不论是悬壶济世的医生,还是传道解惑的教师,或是审批项目的官员,其享有的收入都不是由其贪婪程度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对其掌握的人力资本或权力资本的需求决定的。以行政手段来限制他们的收入,比如压低挂号费,减少学杂费,或打击贪污腐化行为,都不能削弱他们获取更高收入的能力,而只会诱发更多不正常的现象,包括医生收取红包、教师增开补习班或官员增加管制寻租等。要真正调节医生、教师和官员的收入,只能增加医生和教师的供给,并削弱官员的权力,此外别无他法。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984-2988的标注 2016-03-05 20:14:27
  68. 从我所学看,收入的“分布”(distribution)由经济规律决定,若作硬性“分配”(allocation),则会违背经济规律,经济效率会打折扣,结果往往是穷者更穷,不该得益者更富。合理做法并非“调节”收入再分配,而是直接改变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让我解释几个要点。 一,人为干扰分配会直接损害市场机制。我们知道,市场机制的核心在于价格自由浮动,而价格的作用就是(1)“传递”关于资源稀缺的信号。从而(2)“指导”人们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并进一步(3)“影响”商品和财富的分配。问题是,假如这最后一点,即价格的“影响分配”功能,受到强力干扰,那么前两项,即“传递信号”和“指导生产”的功能,就不可能发挥作用。理由很简单: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只要奖惩不够分明,他们就会丧失对价格信号作反应的积极性,市场经济就变得有名无实。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976-2983的标注 2016-03-05 18:39:57
  69. 有趣的是,资本家争夺容易被剥削的工人的结果,就是这种工人的工资上升到与其边际贡献相当的程度。换句话说,越是容易受剥削的工人,就越是应该期盼唯利是图的雇主,因为这些雇主直接对容易受剥削的工人的争夺,恰恰会使得所谓的剥削趋于消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968-2970的标注 2016-02-29 21:49:36
  70. 这种观点, 其实是大部分经济学家的共识。 哈耶克在1960年的《自由宪章》中就已经明确解释了工会工人的局部收入暂时较高的原因: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人能把工资抬高到自由市场决定的水平之上, 仅仅通过限制供给, 即阻碍部分劳动力的进入。”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942-2944的标注 2016-02-29 21:39:12
  71. 正因为如此,《简明经济学百科全书》(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的“工会”条目开宗明义地写道: 尽管工会在民歌和小说中被广泛传颂,被当作了受压迫工人的大无畏的支持者,但经济学家们并不这样认为。研究工会的经济学家,包括其中公开支持工会的那一部分,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组织只不过是一种卡特尔,它们通过限制公司和企业的劳动力供给,来获得高于竞争市场的工资。 该词条进一步指出: 很多工会确实为他们的会员争取到了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然而,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 它们所在公司的工作岗位減少了。根据需求定律可以预测另一种影响:如果工会成功地提高了劳动力的价格, 那么雇主就倾向于雇用更少的劳动力。因此,在劳动力市场,工会是一股最重要的反竞争的力量。他们的所得完全由消费者、非工会工人、失业者、纳税人和企业主买单。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934-2942的标注 2016-02-29 21:38:40
  72. 经济学家阿尔钦说得准确:“竟争从来是在需求者和需求者之间展开的,或在供应者和供应者之间展开的。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不存在竞争。”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919-2920的标注 2016-02-29 21:29:57
  73. 不管怎样,只要法庭认可“黄犬合同”,罢工的目的就难以实现。事实上,从雇主的角度看寻找或储备替代品(或顶替的劳动力),同时签订“黄犬合同”,加起来就是对罢工这种破坏行为的有效遏制;而从罢工者的角度看,只有采取出其不意、阻止“黄犬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以及借助工人纠察队等暴力组织来阻挡其他工人填补自己的劳动岗位等办法,才能确保罢工达到加薪的目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892-2895的标注 2016-02-29 21:25:43
  74. 占着工作岗位不工作,并且设法阻止别人代替自己工作,来要挟雇主增加工资或福利的行为,才叫罢工。占着位置不干活并且不让别人代替自己干活,是罢工的基本特征。罢工就是集体敲竹杠,就是集体违约,而且必然包含暴力因素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877-2879的标注 2016-02-29 21:19:39
  75. 卡普兰教授指出,我们当中许多人至今仍相信一个古老的神话,即妇女、儿童、黑人、民工等“弱势群体”是最容易受剥削的。可是,假如确实如此,那么在世界上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中,我们就至少应该找到一些是由清一色妇女、儿童、黑人和民工组成的。事实上找不到这样的企业。到处都有抓破头想争创利润的经理,可有谁会说“让我们改雇妇女、儿童、黑人和民工吧”?为什么?归根到底,“支付低薪”与“进行剥削”是两回事。 再有,“策略性剥削”是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它们早就被各式各样的劳动合同有效地限制了。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许多一度是扑朔迷离的劳动合同,都得到了合理的经济解释。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849-2855的标注 2016-02-29 18:14:02
  76. 首先,我们找不到“剥削的证据”。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卡普兰(Bryan Caplan)在上本科生的“劳动经济学”课程时,经常布置的一道作业,就是让学生解释收入差异。无疑,各行各业都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但这差异本身并不能说明存在剥削。随便截取一段时期跨行业和跨地的收入数据,只要把教育、资历、 生育、体能、行业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我们就能把收入差异解释清楚,而看不到哪些人是特别容易受剥削的。 其次,要“试行剥削”更困难。大约十年前,香港遭遇通货紧缩,市道不景,裁员减薪的风潮席卷餐饮业。一个工会领袖,在电视节目里大骂餐厅老板,说他们如何没有良心,说他们的利润如何丰厚。一个餐饮业雇主的代表,起而反击,对那工会领袖说:“我给你本钱,你来经营,你来赚10%的利润看看?”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841-2848的标注 2016-02-29 18:13:48
  77.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根据经济规律考察劳资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其最核心的发现之一,是大规模地靠剥削来牟利并不可能。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840-2841的标注 2016-02-29 18:07:43
  78. 人人都想争取福利,但这主要是由生产条件和劳动力市场条件决定的。工人和雇主间的劳动力买卖关系,始终是平等的,没有说一方必定就能欺负另一方的。而那位推广SA8000的朋友,言外之意分明是:强行提高你们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吧,否则有人就要被你们打垮了。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劳动力的买卖,都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自愿交易。中国工人始终应该争取自己的福利,好比同卖水果的小贩总得讲价。但争取到什么程度,既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力的供应和需求,须量力而为。生搬硬套外来标准,即使不是别有用心,至少也是没有必要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829-2835的标注 2016-02-29 18:03:25
  79. 可为什么还有人大力推动SA8000之类的认证标准呢?嫌疑之一,是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高的厂商,故意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要让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厂商提高成本,从而削弱他们的竞争力。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825-2827的标注 2016-02-29 17:55:43
  80. 当年血汗工厂里的苦况,是极度低下的生产力水平造成的;而今天普遍的社会进步,则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带来的。不难反证,要是回到欧文的年代,那么今天一切有关工人福利的法规和观念,不管多么“基本”,不管多么“必须”,也只会被视作天方夜谭。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815-2817的标注 2016-02-29 17:51:09
  81. 可与《财经》的这篇报道相提并论的,是先前《中国企业家》杂志声称:“富可敌国的苹果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巨抠:苹果生产线上,每个工作桌上原本有两根灯管,要求关闭一根后,每条生产线每个月可以节约101.46美元;32G容量3G版本的iPad2,制造成本仅287美元,毛利率高达60%。成本低,价格却不便宜,业界对苹果的‘暴利’产生了疑问。” 我的评论是:(1)所谓“暴利”,其实是应归股东所得的“资本的市场回报”。若股东拿不到这“暴利”,就会把资金转投别处,苹果就无法顺利开展研发和再投资。(2)这些拿“暴利”的股东,与富士康工人之间,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越南工人才是富士康工人的竞争对手,前者的竞争力决定了后者的工资水平。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786-2792的标注 2016-02-29 13:25:21
  82. 国企为什么要关停并转?国企职工为什么要下岗?道理是一样的:是社会无法承受国企的浪费,国企才不得不退出市场,职工才不得不下岗;而不是反过来。不是国企停业和职工下岗造成了社会的浪费。要禁止亏损企业停业,或禁止国企职工下岗,很容易做到,但是,谁来付账呢?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629-2632的标注 2016-02-16 20:25:32
  83. 是“过去的决策”造成了损失,所以现在才会裁员。“现在的裁员”,只是在矫正“过去的决策”。如果现在不准裁员,那么损失就会更大。是跌断了腿,所以才打石膏;而不是先打了石膏,才跌断了腿。是劳动力资源先出现了错配,才需要靠“失业”来调节;而不是先出现了“失业”,才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错配。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626-2629的标注 2016-02-16 20:23:58
  84. 未来会怎样?未来是“共享经济”。过去也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许多资源难以共享,只能闲置,所以闲置不算是成本。今天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互联网实现共享。不是说所有权不重要,而是使用权变得碎片化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既然有这个选择,能增加效益,能提高收入,那么闲置的成本就变得很高,而共享经济就会变成无法阻挡的潮流。 共享经济面临很多阻力。就以互联网约车而言,它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各种指责,比如说没有交税、服务质量、安全问题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所有这些反对声音其实并不来自于消费者,而来自于他们的竞争对手。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598-2604的标注 2016-02-16 18:27:09
  85. 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克莱因(B. Klein)和莱佛勒(K. Leffler)曾经写过一篇名文,解释企业为什么要斥巨资请明星做广告。他们论证,企业这么做是为了预支抵押,以起自我担保的作用,而不是一些政府官员以为的,要让明星来鉴定产品的质量。因此,政府不必立法,要求这类广告中的明星真的使用其代言的产品,或要求他们替产品作品质鉴定。这是说,假如某天皇巨星为生发水作代言,他自己既无须是秃子,也无须懂得医学。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551-2555的标注 2016-02-16 12:12:56
  86. 侵权法(tort law),是消费者用来对付厂商制造伪劣商品行为的主要法律工具。其重点是:以法律的力量,按揭发真相的难度,加倍地对厂商进行惩罚,从而把减少伪劣产品的责任,加到厂商的身上。然而,美国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侵权法,到了滥用的程度,结果令制造商如履薄冰,最后连保险公司都拒绝为合理范围内的意外担保,从而引发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 “保险业危机”。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分清,市场追求的究竟是“高质量”还是“高性价比”的缘故。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455-2459的标注 2016-02-15 19:59:30
  87. “优质”的第二层经济学含义,是指这么一种状态,即厂商改善产品品质所需投入的“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收益”。大白话是:不是“质量”越高越好,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而是“性价比”越高越好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435-2437的标注 2016-02-15 19:49:32
  88. “优质”的第一层经济学含义,是指“匀质”。换言之,不是说厂商能把产品的品质做到“多好”,而是他们能把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控制到多小”,就会被认为其品质有“多高”。麦当劳的汉堡,就是典型的例子。人们之所以乐于走进这家快餐店,既不是因为其食物的品质特别高,也不是因为特别低,而是他们自信能买到如期望的产品。不高不低,毫无意外,是衡量产品“品质”的准绳之一。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431-2435的标注 2016-02-15 19:49:12
  89. 历史上,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提出过,用互相竞争的连锁医院品牌来取代垄断的行医执照的建议。众所周知,发放行医执照,是医师行会独揽的特权。这种卡特尔,通过限制医师的供给,提高了执业医师的收入,增加了病人的负担。弗里德曼主张,让不同品牌的连锁医院,自行承担品质检验、成本核算、售后服务等责任,让它们在市场上竞争,从而降低病人的负担,并产生持续提高行医质量的动力。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411-2415的标注 2016-02-15 18:23:59
  90. 要遏止医生在出售诊断的同时搭售不必要的检验、药物和治疗,关键是要解除对诊金的价格管制,让诊断的质量与其报酬相适应。更重要的是,医疗服务与其他商品并无本质区别,要消除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恰恰要借助市场,要尽量促进各种市场机制的自发形成。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409-2411的标注 2016-02-15 18:18:57
  91. 法律经济学之父迪瑞特(A. Director),其开山之作就是关于捆绑销售的研究。他指出,一个能在市场靠其产品获利的卖家,不可能通过搭售其他产品,来获取超额利润。换言之,任何卖家都能凭借其产品的优势赚钱,但不可能通过搭售来赚两次钱。因此,市场上常见的捆绑销售现象,都是出于其他的原因,而其一就是“规避价格管制”,即通过强行搭配其他商品或服务,把被价格管制压下去的差价补回来。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401-2405的标注 2016-02-15 18:16:53
  92. 非也。别的先不说,行医执业,是可以放开的。人们不敢赞成放开行医执业的独家控制,是因为不敢坚信“多家竞争”比“独家自律”更好。但是,事实已经表明,“独家自律”信不过。不是吗?药物由“独家”的上级卫生部门管辖,降价就打雷多于下雨;医疗事故的鉴定,由“独家”的上级卫生部门包办,成功控告的案例就少之又少,官司可以由黑头打到白头;医疗费来自“独家”的强制性基金,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将来入不敷出,然后就是不断的增加收费,这是显而易见的趋势。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307-2311的标注 2016-02-13 13:20:08
  93. 行医资格的行政管制,才是问题的根本症结。可惜,人们往往想也不敢往这个方向想。诚然,经济规律在这里也是应验的。独家经营铁饭碗,医生就不思进取;门诊挂号费压得很低,排队的人龙就长得要命,预计只有三个月生命的癌症患者,可能要等两个月后才能看一次门诊;病人无需支付十足的医药费,处方就可以开出参茸燕窝电饭煲;医生的报酬过低,红包就自动矫正这个扭曲的市场。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300-2303的标注 2016-02-13 13:13:35
  94. 一言以蔽之,这种医疗保险改革的四大特点是:独家、强制性、提前付款、指定消费。 体味到医疗质量低劣的人很多,但根子挖得往往不够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296-2298的标注 2016-02-13 13:12:41
  95. 因为国内的纯利率还是居高不下,所以只有急功近利才是合理的选择。不论是读者还是设计师,在文化的鉴赏力上都缺乏充分投资,对文艺产品的长远价值也缺乏信心,所以整个文化市场充斥的,仍然是稍纵即逝的讨巧,而不是久经考验的推敲。文化品位的转变,取决于纯利率的下降,而那需要几代人对耐心的积累。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201-2204的标注 2016-02-09 23:47:22
  96. 在文化艺术上,居高的纯利率,令文艺市场的品位变得低俗,令人们追求哗众取宠的效果,而不是谦和内秀的品质,因为要欣赏谦和内秀的作品,得付出悠长的时间和大量智力投资,对“急不可耐”的人来说,这么做显然不合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191-2193的标注 2016-02-09 23:38:28
  97. 很多人把一项资产的价值,看作是过去对这项资产的投入成本,这也是错的。当然,会计都是这么做账的。但经济学不这么看。一项资产的价值,总是它未来收入川流的折现,而过去投入的成本是沉没成本,不论大小都不影响资产的现值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105-2108的标注 2016-02-09 14:40:52
  98. 又例如。很多人认为利息是货币世界里特有的现象,这也是错的。利息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现象之一。它起源于人的不耐,不依赖于货币的存在。有趣的问题是:在没有货币的社会,或在禁止收取利息的社会,如何观察利率的变化?答案是:观察耐用品与易耗品比价的变化。如果草寮难对瓦房升值,则利率上升;反之则利率下降。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99-2102的标注 2016-02-09 14:32:36
  99. 费雪的不朽贡献,是坚实地奠定了利息理论,并澄清了一些流传甚广的谬误。例如,很多人把货币的价格看成是利息,这是错的。金钱的价格不是利息,而是购买力。换言之,一块美金能买一瓶汽水,也同样可以看作是用汽水来买金钱。买家和卖家地位相同,需求与供给没有根本区别,这才是扎实的价格分析框架。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96-2099的标注 2016-02-09 14:26:24
  100. 但利率是比率,它不受货币量水平的影响。事实上,市场上各种借贷的利率非常接近。若把条款和风险考虑进去,全球利率时刻都趋于相等!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81-2083的标注 2016-02-09 14:14:41
  101. 只有“不耐”增加,才会提高利率。“不耐”增加,意味着社会上更多人需要“现货”,更少人愿意接受“期货”。一幢刚盖好的使用期为50年的房子,假如社会变得急躁了,那么这幢房子往后49年能提供的服务,其价值在今天看就下降了。使用期越长的物品,由于利率升高而产生的贬值就越严重,这是因为该物品大部分价值都分布在未来,而不是集中在现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66-2069的标注 2016-02-08 18:56:31
  102. 反过来,投资回报即使提高,也不会推高利率。设想有人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能让每斤饲料增产十倍猪肉。回报率高了十倍,试问利率会因此上升吗?不会。只要“不耐”程度不变,利率就不变。变的是“期货”与“现值”。新技术会改变人们对未来猪肉产量“期望”,这改变了的“期望”,会以不变的利率折现为新的“现值”,加到新技术所有者的腰包里去。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62-2065的标注 2016-02-08 18:52:08
  103. 利率呢?利率也是价格中的一种,它是由无数人“不耐”(impatience)共同决定的。由于不耐,也就是急躁,人们总想早点享受,于是出现了“现货”与“期货”的交换;也正是由于不耐,离今天越远的“期货”,其价值就越低。因此,若要达成“现货”与“期货”的交易,“期货”的数量就必须必“现货”的数量大,其中的差额便决定了利率的高低。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56-2059的标注 2016-02-08 18:43:37
  104. 应该这样理解:人常常不理性,但不理性行为一旦被识别,这种识别就成了新的知识,就会被其他人理性地运用。席勒说股市里的人会“过度反应”或“惯性行动”。当然如此。问题是,惯性行动止于何,而面过度反应又从何开始,在现实中是很难提前预测的;而只要它们变得可以预测,这种预测就会马上成为“可得的信息”并为人所用。如果大跌之后会出现过度下跌是―种可重复观察的现象,那马上就有人以此知识来牟利,而资产价格也就能马上反映这种新的认识。 除非你总能在新消息出现后的几毫秒内就抢先收悉并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估,否则你不可能准确预测任何一种资产——包括股票——的未来价格。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46-2052的标注 2016-02-08 15:11:03
  105. (一) 去研究价格的历史对预算股价没有帮助,( 2 ) 去研究公开信息对预测股价可能也没有帮助,而(3)即使寻找内幕信息对预测股价也还是没有帮助。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是,所有的消息其实都早被泄露和消化了。 同年共享该奖的另外位经济学家席勒(Robert Shiller)的研究结论似乎相反:他指出资产的价格波动存在着大量非理性现象;也就是说,价格并非总是反映资产价值的客观而准确的指标。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41-2044的标注 2016-02-08 15:05:02
  106. 观念一变,价格就变。从事物变化,到观念变化,再到价格变化,间隔可以是极短的。如果人们忽然相信果子能治病,那么果树的现值也就马上上升,用不着等到果子长成;如果果树被台风吹倒,那么果树的现值也就会立即下跌,而不会等到收成的时候才下跌。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27-2029的标注 2016-02-08 14:41:44
  107. 事物发展有规律,我们也能逐渐认识一些规律,但我们无法预知新的知识。可以预知的知识,就不再是新知识。哲学家波普尔爵士(Sir Karl Popper)在其名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中有过经典的推断:只要知识是增长的,那就必定有部分知识是我们明天才知道而今天不知道的,那既然社会发展是受我们的知识影响的,那么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自然界的发展)就是不可预测的。同样道理,既然总有部分知识是不可以预知的,那么由知识所决定的资产的未来价格也就不可预知。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23-2027的标注 2016-02-08 14:41:38
  108. 这是两个并行而独立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是按照自然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另一个是观念世界,人们时刻在形成、比较、交换和修正对未来的预期,这些预期的变化直接决定着资源现值的变化。价格不属于前者,而是属于后者。不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了价格的变动,而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的变化”决定了价格的变动;不是说事物发展是没有规律的,而是说认识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18-2022的标注 2016-02-08 14:30:07
  109. 耐用品的现值,取决于人们对其未来效用的预期。一棵果树,如果将来每年都能结果子,那么人们认为这些果子有多大现值,果树就有多大的现值。请注意,不是能结多少果子,果树就有多大的现值;而是人们认为将来结出的果子有多大价值,果树就有多大现值。而且,也不是果树的真实产量决定果树的现值,而是人们预期的产量的现值,决定了果树的现值。简而言之,耐用品的现值完全建立在人们对未来的主观估计上,主观估计发生变化,耐用品的现值就发生变化。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014-2018的标注 2016-02-08 14:30:00
  110. 例如,有人说,判断―家厂商是否垄断,要看它占市场的份额,看这一份额是否超过某个百分比。这种观点错在两个地方。第一,市场的范围总是无法清楚界定的,既然如此,你怎么算份额呢?第二,就算市场上只有一家“可见”的厂商,但暗中仍然可能有无数潜在的厂商伺机进入,那仍然是竞争的市场。竞争与否,是不能光看“可见”的商个数的。 犯这种错误的人,提出了错误的设施,那就是“奏数”——用强制的办法,凑足市场上商的数目。而数目多少才算“理想”,那要看他们的喜好,尽管他们声称那个数目是“科学地论证”出来的。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分拆,或由政府操办另外几家对抗的企业。但问题在于,这些分拆后的企业,或新建的企业,也仍然是得到行政手段保护的垄断企业。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981-1988的标注 2016-02-08 02:08:51
  111. 垄断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它是指供应商有能力左右“价格”和“产量”。举目所见,所有分散在不同地点的零售商,所有提供有差异产品的厂商,都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全都是“觅价者”,即“垄断者"。这两个词,一个好听点,另一个难听点,但所指完全相同。学完基础经济学的人,是不应该认为它们有什么差别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971-1974的标注 2016-02-08 02:06:56
  112. 断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它是指供应商有能力左右“价格”和“产量”。举目所见,所有分散在不同地点的零售商,所有提供有差异产品的厂商,都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全都是“觅价者”,即“垄断者"。这两个词,一个好听点,另一个难听点,但所指完全相同。学完基础经济学的人,是不应该认为它们有什么差别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971-1974的标注 2016-02-08 02:06:21
  113. 例如《反垄断法》对企业集中规定了报批程序。我们知道,企业间的收购和合并计划,往往要经过精心的论证、艰苦的谈判、时机的配合以及严格的保密过程。无论成败,都要花费巨额的成本,而相关消息也往往会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因此,立法者有必要帮助当事人在事前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其计划被批准的可能性。国际上常见的做法,是在实施反垄断法的同时,制定、颁布和定期修订各门类的《反垄断法执行指南》,其中当然包括“合并指南”,从而让企业衡量难易,避免企业和执法者双方都付出不必要的代价。目前,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都有类似的指南。我认为,在实施包含大量反垄断双语的《反垄断法》前,应该配备内容较详尽且标准较清楚的《执行指南》,才能缓解司法结局难以预测带来的副作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941-1948的标注 2016-02-08 01:47:50
  114. 这种结构上诸如“本法禁止某某垄断行为,但若它确实有助提高效率,便不属垄断行为”式的条文和论断,在美国和其他各国反垄断的百年实践中其实随处可见,常被称为“反垄断双语”(double-talk)。这不仅说明反垄断法还拿不准究竟要反什么,更说明咬文嚼字是反垄断司法的特征。毕竟,是不是“为了改进技术”或“为了提高竞争效率”,难有明确标准。由于《反垄断法》中存在大量反垄断双语,将来政府和企业可能要付出数以亿计的金钱,来让经济学家、律师、媒体从业者和政府官员进行咬文嚼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905-1909的标注 2016-02-07 19:41:11
  115. 这样的规定,从表面上看是极其生硬的,但实质上是授予了执法者无限的酌情权,让他们随意认定调查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这是因为“市场份额”直接取决于“相关市场”的划定,而什么才是“相关市场”,根本就没有标准可言。退一万步说,即使一个企业确实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经济学上也无法推断这是反竞争或损害效率的。在无数的场合,由于约束条件和产业结构的特点,恰恰是激烈竞争才导致成功企业的规模,而企业必须具备规模才可能带来效率。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858-1862的标注 2016-02-07 17:27:08
  116. 随着经济学对市场、产业组织和竞争过程的深入研究,经济学家仍然不能对过去一百多年反垄断政策的所作所为,找到确凿的理论支持。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850-1851的标注 2016-02-07 17:17:06
  117. 由此看来,“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家公司补贴用户的行为就是完全合理的。不论出租车司机还是乘客,都不希望出现几十家打车软件在市场上并存、用户不得不在它们之间频繁切换的局面。只有书呆子才会向往那种只存在于经济学教科书里的“理想竞争状态”。打车软件公司在短期内出资引诱顾客加入的做法,不仅体现了这个新兴产业内部的激烈竞争,而且激励了市场提前正确选择较优的打车平台。不论孰胜孰负,两家公司的策略,都应该得到充分阐释、理解和支持。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804-1808的标注 2016-02-07 16:20:48
  118. 假设市场上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标准或平台,分别称为方案甲和方案乙,两者都具有正的网络效应,即参与的用户越多就越具价值,其中方案甲的价值,能从2人参与时的10元上升到10人参与时的20元 ,而方案乙的价值,则能从2人参与式的4元上升到10人参与时的34元。尽管当参与者增加到10人时,方案乙优于方案甲,但人们是否会由于方案甲的初期价值较高,而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被方案甲锁住而无法选择当用户数量增加后价值后来者居上的方案乙呢? 两位经济学家的回答是:取决于方案乙是否“有主”。如果方案乙是无主的,那它就会得不到推广而被废弃,而这不是“市场所造成的失败”,而是“缺乏市场所造成的失败”。反之,如果方案乙是有主的,那么其主就会设法先垫支部分未来收入,补贴方案乙的早期用户,从而推动方案乙尽快到达超越方案甲的盈利规模。在这个过程中,拥有标准或平台的产权、从而形成动力、努力预测未来收益、筹资补贴先到用户、从而扩大网络规模、提高网络增值速度等环节,恰恰是市场挣脱“路径依赖陷阱”的关键步骤。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795-1804的标注 2016-02-07 16:20:01
  119.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行政垄断才是消费者的大敌。众所周知,行政垄断是靠行业准入来维持的,政府一旦取消行业准入,行政垄断就会失去保护,变成竞争海洋中的孤舟。政府若真要恢复自由竞争,要保护消费者利益,则只需要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结束行政垄断。可是,这么简单而致命的“惩罚”,在世界各国反而很罕见。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756-1759的标注 2016-02-07 15:53:35
  120. 第二种是“对批发打折”。政府部门、企业、学校或银行,如果大批量购买软件,就可以得到优惠。如果没有优惠,它们本来不会购买那么多。那些在优惠下多买的软件,就是“价格歧视”所促进的交易。实际上,微软也通过发放“许可证”的形式,作“多买多送”的营销。 第三种是“对硬件捆绑打折”。用户如果购买“品牌电脑”,就会一同购买了正版软件。这样购买的正版软件是便宜很多的。微软和其他软件厂商一样,都鼓励这种“硬件捆绑”的销售策略,因为这种做法有效降低了兼督盗版的成本。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720-1725的标注 2016-02-07 15:42:09
  121. 对软件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第一种方法是“对不同版本暗中打折”。软件商可以发行多种版本,包括企业版、家庭版、专业版、豪华版、经济版和升级版等等。这些版本的功能差异比较小,而价格的差异比较大。不是那些附加功能特别值钱,而是要利用这些附加功能,把顾客的“支付底线”暴露出来,然后对实在不愿意出高价的用户让利。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717-1720的标注 2016-02-07 15:36:30
  122.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微软是一个面对众多用户的觅价者(price-searcher)。不同的用户,对同一套Windows的“个人估值”不一样:富翁可能最高愿意付1000美元,部门经理最高愿意付500美元,穷学生最高愿意付20美元。不同的需求者愿意付出的最高价不一样,这是觅价者的普遍处境。 觅价者如何定价?应该设法实行“价格歧视”,对不同的用户收取不同的费用:对穷学生的定价不超过20美元,对部门经理的定价不超过500美元,对富翁不超过1000美元。只有实行“价格歧视”,才能把潜在的交易进行到底,不仅让三种人都用上软件,而且让销售收入达到最大。 要实行“价格歧视”,其困难在于不容易区分用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709-1715的标注 2016-02-07 15:35:38
  123. 这一“全部利益”,经济学上叫“消费者剩余”。这个名字起得不好,因为它就是让人以为这部分利益应该归消费者所有。其实经济学上并没有什么原理,指出它“应该”归谁所有。实际上,“消费者剩余”首先由厂商创造,然后往往由生产者、经销者和消费者共同瓜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703-1705的标注 2016-02-07 15:32:55
  124.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从来都是难以捕捉的;厂商如果涨价,就涉嫌“抢掠”;如果降价,就涉嫌“倾销”;如果稳住价格,就涉嫌“勾结”。企业面临的法律困惑危害了自由竞争的根基。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680-1682的标注 2016-02-07 15:22:44
  125. 20世纪7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法和经济学”思想运动。这场运动不仅认为政府应该对优胜劣汰听之任之,应该对自然垄断袖手旁观,更证明真正的垄断恰恰来自政府。历史表明,自然垄断总是很快被新形势毁,但由政府造成的垄断,则总是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675-1678的标注 2016-02-07 15:21:08
  126. 事实上,躺在美国专利局里的专利,数以百万计,而真正能转化为实用的,不到几个百分点。这说明商业转化才是困难中的大头。而现实中的分成比例,也恰恰印证了商业转化的重要性。在用专利制成的产品中,专利发明人的分成占比,一般也只是几个百分点,剩下的贡献都归下游。在整个技创新的领域,发明家包办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家必须发挥极大的转化作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618-1621的标注 2016-02-07 12:26:42
  127. 以百万计,而真正能转化为实用的,不到几个百分点。这说明商业转化才是困难中的大头。而现实中的分成比例,也恰恰印证了商业转化的重要性。在用专利制成的产品中,专利发明人的分成占比,一般也只是几个百分点,剩下的贡献都归下游。在整个技创新的领域,发明家包办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家必须发挥极大的转化作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618-1621的标注 2016-02-07 12:26:30
  128. 现实也不是这样。一只经过特殊处理的供实验室专用的白鼠价格约为3500美元。有些实验室一年养老鼠的成本就可以高达几十万美元,而一所由一名教授和6―7名学生组成的普通实验室,没有60—70万美元是撑不了一年的。科学家当然是出于好奇和兴趣才从事科研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选择不受成本的约束和金钱的牵引。恰恰相反,今天任何像样的科研活动,都好像好莱坞大片一样,是经过精心筛选和受到严格监控的过程。兴趣主导的时代也已经过去,现在是市场和资本主导的时代。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625-1629的标注 2016-02-07 12:26:00
  129. 的确,新德里变得像伦敦了,开罗变得像洛杉矶了,这会令游客大失所望。游客当然希望别人保持文明前的特色,但是,难道游客的满足比当地居民脱贫更重要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567-1569的标注 2016-02-07 12:07:50
  130. 有人争辩说,发达国家的人民在享受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加工品的时候,应该于心有愧,应该给这些工人提供更为优厚的得遇。但是,资本家到这些地区开设工厂,就是看中了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如果以行政手段提高他们的待遇,就只会出现两个结局,一是造就一个生活格外优异的小圈子,而其他大多数人则得不到雇佣;二是根本上赶走了资本家。理论上的高工资,实际上的零工资,难道是示威者愿意看到的结局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558-1562的标注 2016-02-07 12:06:24
  131. 这是一份无声的反驳。试问,当朝鲜的树皮都被吃光,电台教人选择无毒的野草进食的时候,谁还能奢谈什么环保?试问,当看到一名企图偷渡的海地男孩在怒海中沉浮的新闻片段时,人权分子难道还会认为“血汗工厂”是不能容忍的选择吗?是的,第三世界的加工厂里,工人们工作辛劳,生活环境恶劣,出现童工,工业安全没有保障。然而,这是他们目前最好的选择。如果他们不选择在那里工作,他们面对的,就很可能是饥饿和死亡。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554-1558的标注 2016-02-07 12:06:11
  132.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贸易争端,背后的主角都是那些在竞争中失利的商人。只要他们利用政府的力量,平添了竞争对手的生产和贸易成本,那么不论他们宣称的目的如何高尚,付出代价的总是他们的对手和广大消费者。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541-1542的标注 2016-02-06 23:48:25
  133. 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是与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口号背道而驰的。贸易保护着总是声称,消费者需要质量更高的产品,进口的大米有虫、进口的西红柿太小、进口的香蕉改了基因、进口的面条缺乏韧性。问题不在与他们说的是不是事实,而是他们假借消费着的名义,限制了的消费者选择劣质产品的自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531-1534的标注 2016-02-06 23:44:19
  134. 任何国际贸易,都不仅使得交易双方双赢,还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第三方受损。这是理解国际贸易争端的基础。不管经济学的术语多么复杂,这个基本关系不变。受损的第三方,会使用什么借口来阻止国际贸易呢?通常采用“国际贸易收支”失衡、“血汗工厂”泛滥,以及“市场竞争秩序”受到破坏三个理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504-1506的标注 2016-02-04 23:56:57
  135. 要知道,经济学家常说交易双方是自愿的,是双赢的。这没错,但他们还说了第三句话,即交易往往会使得第三方受损。经济学上所说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易后双方得益,且没有任何第三方受损的状态——是几乎不会出现的。也就是说,任何自愿的交易背后,几乎总是能够找到一些不同程度受损害的人。 以中美贸易为例,当中国向美国出口价廉物美的货物时,在中国的劳动者和美国消费者都得益的同时,原来向美国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生产者受损了。关于“贸易赤字”的抱怨正是来自这些受损的第三方,而不断制造“贸易不公”借口的人也是他们,逼迫其政府来跟中国政府谈判的还是他们。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498-1503的标注 2016-02-04 23:54:23
  136. 接着我们问:既然每一宗贸易都是自愿的,也就是平等交换的,那么为什么出现所谓的“贸易赤字”问题呢?这是因为虽然每宗交易的“货币价值”是相等的,但“物品数量”并不相等。这跟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以及出租车司机与加油站的关系是一样的。 我们每个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关系,都存在所谓的“贸易逆差”的问题,即我们总是购买出租车的服务,他们总是赚我们的钱,而我们从来不赚出租车司机的钱;出租车司机也从来不向乘客购买任何服务或商品。所以,交易虽然是“等值”的,但并不“等质”。 可这要紧吗?不要紧。从乘客的角度讲,乘客不可能只消费不生产。乘客都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向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而司机也不可能只赚钱不消费,他至少总是不断地到加油站加油,才能维持他对乘客提供的服务。 这是说,整个经济体中,虽然任何两个人或两个国家之间往往会出现“贸易逆差”,但从全局而言,每个人或每个国家的贸易往来都是平衡的。没有只赚不花的,也没有只花不赚的,问题只是跟谁发生交易,以及发生交易的迟早而已。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485-1494的标注 2016-02-04 23:47:36
  137. 今天,还有很多人憎恶炒作,对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国际基金深恶痛绝,称之为“国际恐怖分子”,这也是“枪毙信使”的表现。我们必须承认,金融风暴的根源是东南亚经济内在的畸形结构。某些国际基金只是识破了这些弱点,靠正确的信息和判断赚了钱,为他们的股东创造了利润。他们的做法是自然而且合理的。将金融风暴的责任归咎于索罗斯(George Soros),甚至将索罗斯抓起来,并无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认清并纠正其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410-1414的标注 2016-02-01 01:18:46
  138. 是的,劳动生产很重要,但是由于生产资料非常有限,一吨煤一旦用来炼钢,就无法再用来取暖,所以必须预先知道“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这个问题上判断错误就会造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浪费。因此,关于“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的信息,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同样重要。 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呢?夸夸其谈、自诩见解独到的人到处都是,到底谁是正确的呢?必须设计一个最省事的机制,以便将判断力较准确的人挑选出来。这个机制就是人类不断发明和完善的各种资产转让市场。这些市场赏罚分明,谁使用了准确的信息就受奖,谁使用了错误的信息就受罚。一夜暴富是有的,但血本无归也屡见不鲜。 “投机者”或者“炒家”的工作是采集、甄别和传递信息,市场对他们的决策作出无情的判决。假如一个炒家在饥荒前囤积了很多粮食,或者在熊市前抛掉了很多股票而大赚其钱,我们完全没理由批评他。那是他应得的报酬。饥荒不是他造成的,他只是预见了饥荒;熊市也不是他造成的,他只是预见了熊市。他只是一个诚实的信使。没错,是他送来了坏消息,但不要枪毙他,枪毙他也并不能够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396-1406的标注 2016-02-01 01:15:04
  139. 石油输出国组织可以贱卖石油,但随之而来的哄抢,会把贱卖的石油价格推回应有的水平。中国铁路是垄断的,可以“决定”把火车票价压到一个不够高位置。但黄牛党会马上冒出来分占国营铁路的“租”,并使得乘客支付的票价“总值”不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375-1378的标注 2016-02-01 00:34:04
  140. 有朋友会问,垄断产品的价格是由垄断者决定的吗?也不是。垄断者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觅价者(price-searcher),意思是他与售价者(price-taker)可以不同:由于垄断产品别具一格,所以其价格不能随行就市,得由垄断者寻找合适的售价。 那垄断者会随意定价吗?先要解释,“产生垄断”与“坐享垄断”是不同的两个阶段,不可以混淆。“产生垄断”是指如何在市场中制造或占有别人不能替代的产品的过程,而“坐享垄断”则是指如何将垄断地位中隐含的经济利益兑现的过程。 产生垄断的途径有几种:石油输出国组织因造物主而赢得了垄断,微软因在竞争中胜出了而赢得了垄断,国营的邮政服务因行政命令赢得了垄断,米奇老鼠则因知识产权获得了垄断。一旦产生了垄断,垄断者就坐享垄断包含的价值,它也称为“租”(rent)。垄断者做买卖,是将他拥有的“租”兑现。不管他是否兑现,不管他如何兑现,垄断地位包含的“租”不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367-1375的标注 2016-02-01 00:33:37
  141. 学经济学的后果,就是时刻都清楚意识到,万事万物,其真实价格一概不是某人或某机构可以随意制定的。有人认为,政府不仅有义务、而且有能力制定价格,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政府应该提供免费交通、应该提供免费教育、应该提供免费医疗;而经济学的教育,却教我们反问两个问题:为什么“应该”?究竟是否“可行”?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344-1347的标注 2016-02-01 00:15:42
  142. 因为商品的价格,总是由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决定的,而与商品的提供商(如造物主)是否要收费无关。这是说,即使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会因为饿汉的争抢而涨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343-1344的标注 2016-02-01 00:14:28
  143. 概括一下:具体情景下的供需关系,决定了单笔交易价;无数单笔交易价累加,形成了统计意义上的均价;时间和条件不同,均价也就不同,而想求索产品的真正 “原价”只能是折腾,注定徒劳无功;真正帮助顾客享受低价的办法,不是通过“纵向原价监管”来减少单笔交易间的价格离差,而是让卖家充分竞争、形成稳定而统一的交易平台,从而让顾客通过“横向实时比价”来获得低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291-1295的标注 2016-02-01 00:01:18
  144. 尽管如此,每个顾客付出的票价,通常还是低于他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再贵一点他也还是愿意买;而航空公司收到的也仍然高于他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再便宜一点他也还是愿意卖。其间的差价就是航空公司与顾客共同创造的“交易剩余”。机票销售的过程,就是航空公司与顾客瓜分交易剩余的双赢过程。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278-1281的标注 2016-01-31 23:58:55
  145. 这是说,会计课里教的是“成本决定售价、售价影响供求”,而经济学的逻辑恰恰相反——是“供求决定售价,售价决定成本”。是供求关系首先确定了成交价,而成交价转而确定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进而影响这些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用途之间的分配,而不是相反,不是生产要素先有了与生俱来的成本或原价,再汇总并加上“合理的利润率”成为最终售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269-1272的标注 2016-01-31 23:55:27
  146. 要透彻理解价格的形成机制,我们必须咀嚼阿尔钦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中推翻“成本定价论”的“租”条目: 租金上升,并非最终消费品价上升的原因,而是结果。正是对最终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不是倒过来。正因为这块土地从事生产能赚取更高价格,才使它的租值被哄抬到这么高。人们通过高价取得土地后,却往往误会,以为他们之所以能向顾客索取高价,是由于自已支付了较高的地租。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264-1268的标注 2016-01-31 23:52:25
  147. 虽然男女服务质量相差20元,但如果工资也刚好差20元,那么他们在唯利是图的雇主面前就是无差异的。要是女打字员的工资要价再低一点,说79元工资就可以了的话,她就完胜那位男打字员。在职场上,降价是弱者与强者竞争的杀手锏。 不幸的是,恰恰是同工同酬法,剥夺了弱者与强者竞争的最有力武器。同工同酬法的核心,是强迫雇主对“不同工”付“同酬”。既然雇主横竖都要付高价,那他为什么不度身定制一份滴水不漏的招聘广告,从而合理合法地雇佣那位能力较高的男打字员呢?同工同酬法的后果,就是那位较弱的女打字员连较低的工资都拿不到,只能被迫失业。也就是说,同工同酬法伤害了它声称要保护的群体,这些群体的整体处境必定变得更糟。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247-1253的标注 2016-01-31 00:11:23
  148. 由于体质、生育和家务责任等原因,女性长期在许多工种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是不如男性的。一个到了生育年龄的女性,接连生下两三个孩子,并全职把他们抚养到上学的年龄,基本上要花10年的时间。有哪些工作,是能让从业者暂停十年回家生儿育女,而旋即又能得心应手地重返工作岗位的呢?打字员、图书管理员、历史教师和语法教师,而不是拳击运动员、程序员或推销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236-1239的标注 2016-01-31 00:09:58
  149. 被歧视的劳动者,幸好还能遇上见钱眼开的雇主;雇主越是唯利是图,劳动者就越少受到歧视;市场竞争越激烈,被歧视者的工资就越合理。即使一开始出现过“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这些现象也会由于雇主唯利是图的本性和雇主之间残酷竞争的压力,被最大限度地消除。事实上,找个人来剥削并不容易,否则清一色地雇佣女工、新手和其他弱势群体就能轻松跃升世界五百强企业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225-1228的标注 2016-01-31 00:08:13
  150. 竞争消除“同工不同酬”现象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217-1217的标注 2016-01-31 00:03:45
  151. 每当出现不如人意的社会现象,人们就喜欢直接呼吁立法,仿佛一旦立法,问题就画上了句号。经济学者——尤其是法律经济学者——却总是要追问:用法律来修理社会,社会又会作出何种反应?毕竟,一旦实施新的规则,人们就必然会采取新的对策,事情总有下一个回合,而经济规律是挡不住的。立法只是画上了冒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210-1213的标注 2016-01-30 23:59:58
  152. 歧视也有出错的时候,但人们不会因此放弃歧视,而只会不断地调整歧视的标准。没有歧视,交易费用就会上升。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199-1200的标注 2016-01-30 23:37:04
  153. 选择就是歧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193-1193的标注 2016-01-30 23:31:29
  154. 歧视行为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不仅被歧视者要受影响, 歧视者本身也要受影响 。这跟有些人就是不吃肉是一样的,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屠夫,不吃肉的那个人也同样受影响。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184-1186的标注 2016-01-30 23:28:27
  155. 歧视”的根源,在于世上的资源是稀缺的。因为僧多粥少, 所以就要竞争,而竞争就是要根据某种规则,排出竞争者的先后高下,让胜出的人享用稀缺的资源,而这“根据某个规则排名”的做法,就是歧视。“竞争”和“歧视”,是形影不离的亲兄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一种现象的两种说法。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168-1171的标注 2016-01-30 23:26:56
  156. 但是,经济分析中的“discrimination”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泛指一切“区别看待的行为,所以,翻译时就遇到了两难选择:译成“区别看待”吧,好处是给读者以“中性”的印象,坏处是读者容易误解,以为“区别看待”和他们心目中的歧视是两回事;译成“歧视”吧,好处是直指读者脑海里的“歧视”概念,可望根除他们心目中的误会,坏处是望文生义的读者必定是多数,要让众人改变对“歧视”一词的理解,就跟推广新的度量衡一样,即使假以时日,也未必成功。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161-1165的标注 2016-01-30 23:25:12
  157. 是的,歧视现象普遍存在,难以根除。但凭借经济学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区分,哪些是歧视行为,而哪些只是合理的选择,我们还认识到,歧视者害人亦害己,在歧视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承担了损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149-1151的标注 2016-01-30 01:34:05
  158.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教授,以研究家庭、犯罪和歧视问题闻名,他给“歧视”下了定义:只有当歧视者愿意放弃一定的利益,例如收入、利润、工资或者享受,以便满足他个人的偏好时,才是歧视。 例如,如果一个女性求职者比别的男性求职者更能干,而雇主却偏要招收男性,那么雇主歧视了女性;如果一个黑人歌手唱得比白人歌手更动人,但顾客却执意只买白人歌手的唱片,那么顾客歧视了黑人。这里,雇主和顾客,都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来满足自己在性别或种族上的偏好。 但是,显然存在截然不同的情形。如果明明那个男人更强壮、那个青年更敏捷、那个白人更博学,那么聘请那个男人、那个青年以及那个白人,而不是别的女人、别的老人或是别的黑人,就都不是歧视。这样,雇主的选择,不仅没有造成他们收入的减少,还会导致他们收入的增加。 用这个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歧视,意义重大。设想一下,如果第二种情形被判定为非法,那么一切品质标准将被抹杀:近视的人有福了,可以开飞机;体弱的人有福了,可以做搬运;黑人有福了,成绩低也可以入读名校——唯一的理由是他们不能被“歧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138-1148的标注 2016-01-30 01:33:34
  159. 问题是,卖方究竟是否应该“挑客”?一种情况,是卖方乐意“挑客”。如果是这样,那他就必须承担“挑客”带来的金钱损失。如果卖方非要限定讲座、戏剧、著作、公路、三明治和卧铺票的潜在客户群,把他们限定为学生、货车、白人、处级以上干部,那么卖方就是在实施这样或那样的歧视;而实施歧视的代价,就是卖方不能在更大的潜在客户群中按“价高者得”的方式获取最大的金钱收入。换言之,卖方是在以付出金钱的方式购买了歧视顾客的权利。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107-1111的标注 2016-01-30 01:08:55
  160. 如果在我们享受灯光、电暖、安全、教育、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别人为此有所付出,那才是无知;在抚弄那支光亮的钢笔时,并不愿意支付环境污染费,那才是不道德的。健康、生命、选票、免于污染、免于无知,本来都是神圣的人权,但在真实生活中,却是在有价地交换着的。我们不应该对这个基本事实佯装不知,并对不可能实现的道德准则高谈阔论,而是应该视人性为给定的前提条件,并探究在人性始终发撑作用的情况下,社会应该采用何种规则,才能取得比较可取的结果。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090-1094的标注 2016-01-30 01:03:57
  161. 然而,一旦甄别“消费者”的成本下降,那么“用者自付”原则就变得更加合理和可行,以致胜于一般化的税收。没有哪条铁路、哪间诊所、哪座体育馆,是造福全体人民的。它们只能造福特定的人。在这些场合,哪怕供应者是政府或公营企业,开支也应该尽量采用“用者自付”原则来摊派。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68-971的标注 2016-01-30 00:11:29
  162. 反对公营产品调整价格——尤其是指“提价”,第一个理由,是“公益”顾名思义应该“低价”或“免费”。然而,这是循环论证。我们不能先将某种服务说成是公益,然后根据公益的含义,说它恰恰应该低价或免费。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谁来付费?”既然世上没有免费午餐,那么要么就是“税收支付”,要么就是“用者自付”,当然也常见双管齐下的。 第一种方式,即“税收支付”,适用于难以甄别用者的场合。国防和司法等公共服务,都是典型的例子。当外敌的子弹打过来时,政府再逐家逐户商议国防收费,成本显然过高。警察在街上巡逻,对整个社区的潜在犯罪起着威慑作用,也难以认定谁的受益比谁更大。在这些场合,公共开支应该由一般化的税收来支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62-968的标注 2016-01-30 00:10:48
  163. 总统有权颁布法令,把电力的“货币价格”压下来,但电力的“非货币价格”就必定上去了。电力的“全部价格”是不变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47-948的标注 2016-01-30 00:02:35
  164. 我的看法是,政府采用拍卖的形式批出土地,恰恰缓解而不是激化了市场对住房的需求。为了使土地卖得更高的收入,政府也积极从事了环境配套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实际价值。但是,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城市化过程,再加上文化传统、养老保障和防范通胀等考虑,市场对购买住房的需求格外高。无论如何,只有不断增加土地供给,放宽土地用途转换的限制,允许其他土地供给源进入市场,才能根本解决住房困难,并减慢实际房价的增长。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12-916的标注 2016-01-29 23:53:23
  165. 第八,价格规律与市场状态无关。不管中国的市场是否成熟,官商有没有勾结、政府是否廉洁、行业是否垄断、住房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太阳从东升还是西升,价格规律都普遍适用。如果市场不够成熟就能逃离价格规律的约束,那岂不很爽?用市场状态来“抹去”价格规律,是对价格规律的最大误解。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09-912的标注 2016-01-29 23:52:45
  166. 第六,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成本决定价格。价格是由对最终成品的供求决定的,决定了以后,再倒过来决定生产原料的价格。房价是完全由供求决定的,房价被供求决定后,才倒过来决定土地的拍卖价格和开发商的利润。这因果关系,是学习价格规律的难点和重点,要想个不停,才能明白。到此请重点读第四点。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02-905的标注 2016-01-29 23:49:15
  167. 正确的提问,不是政府是否有能力提供抽象意义的廉租房,而应该是问谁有能力全盘考虑上述诸多因素?问谁能以最高的效率协调这些因素?问谁能够以最低的代价(成本)来提供服务?究竟是政府还是市场? 是市场。是那些民营房地产开放商、民营房地产中介以及出租和出让住房的私人业主。只有他们才面临竞争,才必须以最低的价格和最优的搭配来讨好消费者。政府官员从来缺乏这种持久和自发的动力。这是所有市场与政府之争的症结所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846-850的标注 2016-01-29 00:40:33
  168. 没有人需要尚未锁定具体要素的房子,而购买抽象的房屋,更不是什么刚性需求。如果人们非要不可的只是一所房子或一张房产证,那么政府大可以在边远的山区建造足够多的廉价山洞,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事实上,人们需要的不是抽象的商品,而是非常具体的、能以最低代价为他们当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住房服务。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843-846的标注 2016-01-29 00:39:50
  169. 住房从来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商品,而是由诸多经济要素共同构成的综合服务,这些要素包括面积、格局、用料、装修、楼层、朝向、设施、配套、地段、学区、医疗、交通、治安、乃至周边未来规划和发展等等。换言之,当有识之士大声呼吁“民众需要买房”,而政府官员顺势回答“那每户给一套”时,受过训练的耳朵应该听明白,这种对话没有意义,因为其间并没有锁定具体的要素。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839-843的标注 2016-01-29 00:37:37
  170. 如果他只偶然对了一次,经济学上就把那差价称为利润(windfall profit);如果他总是更正确,那差价就称为他禀赋的租(rent)。当然,如果他的看法错了,那他就血本无归,承担后果。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826-828的标注 2016-01-28 00:33:22
  171. 此外,限购令也平添了交易费用。甄别谁有钱买房容易,甄别谁有资格买房麻烦。单是“细则”中的“家庭”二字,就可以引发混乱。家庭可以是单人的,那么结婚是否直接导致购房指标减半?离婚则倍增?一个有北京户口的男人,若通过反复结婚和离婚,从政府那里获取并向女方转让购房指标,政府又应该如何应对?是不是要进一步出台结婚和离婚调控细则来配合?此外,细则在执行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一刀切,而势必要附加诸多豁免条款,而这些豁免条款也难免成为弄权腐败的温床。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771-775的标注 2016-01-27 01:13:10
  172. 旅游区里的一口清泉,会随着跋涉而来的游客的增多而增值。增值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负面的,即泉水不够;二是正面的,即需求增加。也有两个办法使泉水降价。一是多找泉源,增加供应。如果这么做,那么这一口淸泉的价格降低了,但清泉的数目增加了,整个旅游区的价值也上升了。另一种办法,是通过限购令直接消灭需求,甚至把部分游客赶走。这的确也可以降低这一口淸泉的价格,但代价是游客绝对地减少,旅游区的价值受损。说得再简单一点:如果说奔驰车因为供不应求而变贵了,必须把它的价格降下来,那么正确的办法是多造一辆,而不是把肯出钱的乘客或买家赶走,因为其效果等同于把原来那辆的车窗砸碎。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765-771的标注 2016-01-27 01:10:00
  173. 我们再看本文开头那段话的第一个观点,即由于市场经济尚不成熟,所以政府有责任对市场进行调控。我反问:市场经济不成熟,不恰恰就是政府不当干预造成的吗?难道政府干预造成的烂摊子,就得由更多的政府干预才能善后?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730-732的标注 2016-01-27 00:53:25
  174. 我们再看本文开头那段话的第一个观点,即由于市场经济尚不成熟,所以政府有责任对市场进行调控。我反问:市场经济不成熟,不恰恰就是政府不当干预造成的吗?难道政府干预造成的烂摊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730-731的标注 2016-01-27 00:53:08
  175. 这是说,即使“政府有责任”,也并不等于“政府有能力”。政府可以轻而易举地推出各种管制措施,但这些管制措施既不能替代、也不能增加真实的供应。这是经济学教训的核心。未掌握经济学的人,往往异想天开,以为政府有多大责任就能有多大能力,于是赋予政府极大的责任,让它包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结果造就了上世纪“计划经济”的大悲剧。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726-729的标注 2016-01-27 00:52:20
  176. 真要实施“一票否决制”,那名义房价是可以压下来的,但政府能同时保证房源吗?能同时保证质量吗?能同时保证这些临时措施不违反法律吗?不能。我们都清楚,谁都只能“不惜代价”做一件事情,而不可能“不惜代价”做多件事情。这建议显然是信口开河,说着玩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712-715的标注 2016-01-27 00:51:14
  177. 不学通这一课,你无法理解各国放弃计划经济后,为什么同时取消了 “投机倒把罪”;你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参与并建立期货市场;你更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建立商学院,大张旗鼓地推广“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 不观察、不体会、不举一反三地思考,你眼中的市场,就处处都有邪恶,样样都是特殊商品,事事都要政府管一管。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702-705的标注 2016-01-26 23:07:07
  178. 显而易见,政府以打击房地产高价为名而抽取的税收,并非无中生有、从天而降,而是供应者和需求者共同支付的——只是较缺乏弹性的一方,支付的比例较大;较富有弹性的一方,支付的比例较小而已。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660-662的标注 2016-01-25 00:21:46
  179. 重要的问题是:政府向地产商征税,或者向购房者征税,两者有区别吗?经济学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两者没有任何区别。不管政府规定税赋向哪一方征收的,都不影响买卖双方分担税负的比例。这被戏称为“法律无效定律”(the Law of the lrrelevance of Laws),是任何接触税务问题的经济学学生必学的内容。 这即是说,在食盐的交易中,由于需求者好歹都得吃盐,需求较缺乏弹性,所以即使政府向供应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需求者;而在青菜的交易中,由于供应者好歹都得把当天的青菜卖掉,供给较缺乏弹性,所以即使政府向需求者征税,税负也必定会转嫁给供应者。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655-660的标注 2016-01-25 00:18:16
  180. 在火车票的名义价格不跟上实际价格的情况下,穷人凭借其体力和时间参与竞争。但这并非对穷人有利,因为富人也可以出钱请体力很好的人与穷人竞争,也可以请购置了“电话追拔器”等设备的人来抢线。即便是火车票不提价,穷人也不能避免来自富人的竞争。当我们认识到穷人未必就是更强壮的人,也未必是更有手段的人的时候,这一点就更清楚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605-608的标注 2016-01-24 23:47:14
  181. 火车票价不够高,其经济之恶,是那些用于排长队、拨电话、托关系、找黄牛、扫黄牛所耗费的努力,数以千万人的精疲力竭的努力,从整个社会上看,是被白白消耗掉的。如果这些人这段时间的努力,是用于通过他们的专业技能来服务他人,然后再把赚到的钱用以竞争火车票,那么这些乘客在争得火车票的同时,其努力也造福了其他人,也转化成了社会的财富。但现在的情况是,火车票以低价销售,人们靠排队来竞争。这种分配方式,必然引发利己不利人的资源耗散,而这种资源耗散只有通过提高票价才能消除。应该认识到,讨论火车票价问题并非“你比较重视效率就赞成提价,我比较重视公平就反对提价”的主观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消除社会浪费的客观问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88-594的标注 2016-01-24 23:42:43
  182. 刚性需求不成立 有些学者动用了经济学术语,说回家过年的需求是刚性的,意思是不管价格多高,乘客还是要回家过年,所以提价只会让铁路系统多赚钱,而不能降低乘客回家过年的愿望。这是没有学透。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每个点的弹性都不同,只要价格到位,刚性需求就自然会软化。如果说有些旅客回家过年的需求曲线不是右下倾斜而是垂直的,那么这些旅客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回家,就不会非要等放假才回家,更不会非要坐火车才回家。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78-582的标注 2016-01-24 23:39:54
  183. 很多人认为“短缺危机”的原因是商品供给不足。错了!商品从来未曾充足过,而危机却并不是总在发生。只有当商品的定价过低时,才会发生“短缺危机”。价格一旦调高,“短缺危机”就马上消失。宝马轿车和帕瓦罗蒂演唱会就是这样。 同样,商品的“过剩危机”,也不是由于商品供应过多造成的。除非商品的定价过高,否则不会发生“过剩危机”,因为经济商品永远是多多益善的。只要价格适当回落,“过剩危机”就会烟消云散。例如飞机票和彩电。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40-544的标注 2016-01-24 23:23:09
  184. 可是,铁路部门为什么不充分提价呢? 不知道。可能是由于不了解市场,也可能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但无论如何,只要提价不充分,就必定会给黄牛党留出牟利的空间,给车站票务人员以及检查人员增加灰色收入。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13-516的标注 2016-01-24 23:14:48
  185. 只要客运班次不增加,只要供求关系不改变,那么无论票价高低,乘客所需支付的“总成本”是不变的。现在,只是“总成本的组合”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火车票的面值提价不足,于是其他形式的成本便增加了。乘客为了得到火车票,除了要向铁路部门支付“未充分提价”的票价外,还要向黄牛党支付买外的“佣金”,并承担“反复周旋、讨价还价、鉴别真伪、受骗上当”的成本。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08-511的标注 2016-01-24 23:14:09
  186. 不要责怪黄牛党,他们是应邀而来的。是过低的票价和过高的需求,邀请了他们。他们的确赚了钱,但他们赚的不是乘客的钱, 而是铁路部门的钱。由于铁路部门的定价过低,所以黄牛党就分了一杯羹,但乘客付出的“总代价”不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05-508的标注 2016-01-24 23:13:01
  187. 事实上,火车票提价的幅度还不够高!理由显而易见——因为黑市仍然猖獗。黑市猖獗,表明车票的定价偏低,所以炒卖车票才有利可图。如果铁路部门参照黑市的价格来提价,那么黑市就会销声匿迹;如果铁路部门的火车票定价过高,高到不合理的程度,那么就不仅没有黑市,还会出现售票处忙于“拉客打折”的现象。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501-504的标注 2016-01-24 23:11:33
  188. 正是客流暴增,才导致了火车票涨价。火车票提价的幅度是多少,取决于客流增加的幅度,而跟乘客的心理承受能力扯不上任何关系。调查乘客对提价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搞“提价听证会”,都是完全多余的,尽管这样的门面工夫,能够让一些老百姓感到安慰。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99-501的标注 2016-01-24 23:10:38
  189. 遗憾的是,当前一系列对策均反其道而行。一,不是放开数量管制从而有效降低份子钱.而是给司机发放财政油补,这既强化了出租车公司和司机对“放开市场准入"的抵制,又用纳税人的钱补贴了常坐出租的中产阶级,增加了社会分配的不公。二,不是设法把黑车纳入公共管理,让他们成为合法供给的增量,而是予以直接打击,这导致了逆向选择,即只让敢于铤而走险的黑车司机留下,从而增加了乘客的成本和风险。三,不是放松对车资的价格管制,以更自由浮动的车资鼓励司机出车,而是直接严惩那些挑客和议价的司机。显然,除非政府能用枪逼着司机出车,否则这些惩罚措施只会进―步打击供应,让乘客更难打车。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79-485的标注 2016-01-23 20:48:02
  190. 美国著名智库出版的《加图决策者手册》,在谈到高速公路的融资方式时明确指出:“洲际高速公路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用着自付体制,即资金只来自联邦和州的燃油税,以及道路使用者的付费。这不仅确保了人们只是在需要的地方修路,而且防止了成本的过度膨胀。然而近几十年来,国会越来越背离了用者自付的原则,让驾车者支付的税费,用来补贴地铁乘客的费用。这样做不仅不公正,而且还导致了市内的急剧拥挤,以及促成了许多得不偿失的交通建设项目。”美国发生的这种情况,恰恰是我们应该警惕和避免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409-414的标注 2016-01-23 20:17:49
  191. 要知道,过去搞计划经济,就是因为人们相信,他们有比“按价分配”更可靠的办法来比较人与人之间的需求,来甄别究竟谁才是“真正需要”的人,来实现“按需分配”的崇高目标。但大半个世纪大半个地球的计划经济试验表明,“按需分配”的甄别成本是巨大的,它给实施的国家带来灾难。直到穷途末路,人们才开始搞市场化改革,重新回到“按价分配”的道路上来。 对此,经济学里有共识,那就是“人际需求不可比”(No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原则。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49-354的标注 2016-01-23 19:49:52
  192. 价格波动,哪怕轻微的价格波动,都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好的经济学课本会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刚性的需求,人们不可能不惜任何代价地追求某个目标。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不存在垂直的需求曲线。毕竟,人是善于权衡取舍和寻找替代方案的动物。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336-338的标注 2016-01-23 19:45:08
  193. 为什么人们总是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排斥“按时间路段收费”的办法?我想央视特约评论员王志安先生对公众心态作了准确的概括:“治堵可以,但不可以妨碍自己的利益。”其结果,显然是大家的利益都受到严重损害,纳税人出资铺设的道路极大地贬值。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89-291的标注 2016-01-23 19:18:51
  194. 这是说,大家不妨讨论如何优化这些外界条件,讨论如何改道、如何发展公交、如何限制公权力,但这些问题本身不是治堵的目标。我们不能先放弃“按时间路段收费”这―直接达到目标的办法,退而指望去改变那些间接的因素来治堵。同样的道理,大家不难理解,只要食物供不应求,那么餐厅就应该实施“按质按量”收费办法,而不是指望彻底改善了公款吃喝的想象后才让餐厅收费;鸡肉紧俏了,鸡肉就应该贵,而不是漫无边际地讨论如何增加牛肉的供应,进而讨论如何建设一个理想社会以致顺带使得鸡肉不用涨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78-283的标注 2016-01-23 19:14:14
  195. 可能有人会说,政府收的钱已经够多了。这确实是个问题。但私用品——哪怕是由政府提供的私用品——是否应该收费,与收取的费用应该用于何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政府分文不收拥堵费,与收取足够高的拥堵费后把收人全部均分给全体市民,这两种做法虽然都能阻止政府增加收人,但对治理拥堵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58-260的标注 2016-01-23 18:58:09
  196. 显然,市场机制为需求更高的穷人提供了随时战胜需求较低的富人的机会,而其他行政管制手法,则只会前弱穷人的这种机会,并巩固那些行政手段丰富的人的优势。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56-257的标注 2016-01-23 18:55:24
  197. 很多人一般地反对“用者自付,按价交费”的资源分配办法,动不动就质问“穷人怎么办”。他们不明白,按“价高者得”原则筛选出来的不是贫富,而是需求的大小。富人也有不肯出价的时候,穷人也有很肯出价的时候。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52-254的标注 2016-01-23 18:54:36
  198. 私用品,指“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物品,包括粮食、电力、用水、医疗服务、教育设施、国家公园、交通工具和公路航道等。私用品也是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个人或私营机构提供的。关键是,不论谁提供,也不论提供者是否向使用者收费,私用品的“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属性不变。公路就是这样:尽管它很可能是政府铺设的,而政府也很可能不收费,但一条车道,一辆车用了,别的车就不能同时同地使用,所以才会发生拥堵。其他私用品,也一概如是。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44-249的标注 2016-01-23 18:50:57
  199. 从经济学看,道路不是公用品(public goods),而是私用品(private goods)。所谓公用品,指的是一个人用不影响其他人的物品。典型的例子是音乐旋律、故事情节、科学定理等。公用品既可以由政府提供,如公共电视台的节目;也可以由个人提供,如带版权的电影和书籍。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42-244的标注 2016-01-23 18:47:04
  200. 纵观全球,有些地区一贫如洗,有些地区则灯红酒绿,其间的差异绝大部分是技术和制度创新造成的。也就是说,穷人往往不是富人的牺牲品,而富人也往往没有亏欠穷人。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18-219的标注 2015-10-26 23:40:25
  201. 增加合作,并不意味着减少竞争;要鼓励竞争,也未必要靠遏制合作来实现。我们深化对合作的理解,也就是深化了对竞争的理解。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214-215的标注 2015-10-26 23:39:28
  202. 人们往往以为,利息产生的原因是资源有增长的自然趋势。问题是,如果增长是确定无误的,那增长就早落入预期之内,并反映在资源的现值之中,其现值就不会再出现任何意外的增长。事实上,形成利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延迟消费会带来潜在的风险,这使得以期货换取现货的人,必须向出让现货以获取期货的人给予充分的补偿,否则没有人愿意延迟消费。这部分补偿,是真实利息的本源。不论资源是否增长,也不论增长快慢,只要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利息就会存在;而不确定性越大,真实利息就越高。现货与期货的交易,构成了金融活动的基础。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84-189的标注 2015-10-26 23:33:23
  203. 人们往往以为,利息产生的原因是资源有增长的自然趋势。问题是,如果增长是确定无误的,那增长就早落入预期之内,并反映在资源的现值之中,其现值就不会再出现任何意外的增长。事实上,形成利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延迟消费会带来潜在的风险,这使得以期货换取现货的人,必须向出让现货以获取期货的人给予充分的补偿,否则没有人愿意延迟消费。这部分补偿,是真实利息的本源。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84-188的标注 2015-10-26 23:30:26
  204. 稀缺和竞争,是同义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为了争出胜负,就必须确定竞争规则;不同的竞争规则,就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后果。其中,所有制是竞争规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有制、全民所有制和政府所有制——不是理想与否的问题,也不是道德与否的问题,而是它们所导致的经济效果,人们能否受得了的问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178-181的标注 2015-10-26 23:17:31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